首页 / 

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01 08:39
分享到:

四都镇以“红土铸魂”行动为核心引擎,创新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1+N”建设模式,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红都村丰厚的红色资源,开辟出一条“红色铸魂、文旅富民、乡村焕新”的振兴之路。

深挖“红色”富矿,铸就会客厅硬实力

红都村作为革命基点村,红色底蕴深厚,以省级文保单位毛泽东旧居(协和店)、刘少奇旧居(世昌公祠)及红军园为核心主体,串联福建军区总医院旧址等红色遗存,构建起“一核多点”的文化会客厅矩阵。一方面创新载体强体验,围绕红军园,精心打造“三红”产业基地、四都革命史长河、胜利广场等配套载体,形成沉浸式红色教育空间。红军园内珍贵文物、历史照片生动再现革命峥嵘,年均接待访客超3万人次。另一方面拓展功能育新风,深度融合红色旅游、研学与培训,将红军园打造为多功能教育基地。2025年以来,成功接待县内外党组织及研学团队120批次,成为辐射周边的爱国主义与党史教育核心阵地。

发力“文旅+”融合,激活会客厅新动能

红都村坐拥国家3A级景区“红军入闽第一站·长汀红军园”,并获评省级生态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多项荣誉。立足“红、古、绿”三色资源,创新“林下旅游+”与文创体验模式。一方面“三色”联动兴产业,依托汀江源头生态优势,发展林药等特色林下经济,借力归龙山保护区、同仁兰花基地,形成“红色研学+绿色康养”产业链。建立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引领农户种植油茶3000多亩,带动脱贫户12户增收致富,多元化种植水稻、烤烟、小米椒、大薯、山药、小黄姜、槟榔芋等,带动农户年增收近1000万元。另一方面“六要素”贯通提效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打造集红色教育、农耕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2025年1-5月,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文旅融合直接带动村民增收及村集体经济壮大。

聚焦“治理”升级,彰显会客厅新成效

以文化会客厅为枢纽,推动治理效能与服务质量双提升。一是民情直通解难题。依托会客厅常态化开展“听民情、解民忧”议事活动,干部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累计办理实事80余件,面对面解决痛点。二是环境提质优生态。每周2次由村两委带头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发动乡贤捐赠4千多株树苗,在村庄四旁利用边坡、空闲地、围墙脚等地美化绿化,对名树古木加强保护,实施生态修复,积极营造生态景观,村庄绿化率达到36%。三是文化惠民润心田。邀请乡土艺人,在会客厅举办红色故事会等群众性文艺活动10余场,惠及村民千余人次;慰问帮扶困难群体40余人,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销售支持90余次,密切了干群联系。

四都镇红都村以“红土铸魂”深耕文化沃土,借“1+N”会客厅激活乡村潜能,未来将继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推动红绿资源与研学路线深度融合,让文化活水持续滋养四都振兴之路,书写新时代乡村蝶变的壮美篇章。(巫立炜、肖美冰)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