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矿山动力新品全面推向市场,助推绿色矿山建设。(企业供图)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节点。工业经济领域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实现“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向‘新’奋楫决胜‘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聚焦工业行业的建设者们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发挥优势、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奋斗场面,展现中国工业人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决战决胜“十四五”的精气神,敬请关注。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重构、市场需求动态演变的大背景下,内燃机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5月内燃机市场呈现出“环比下降、同比增长”的复杂态势。近半年的数据反映出行业在经济复苏进程中稳步前行的强大韧性,也折射出结构调整与市场波动带来的现实挑战。与此同时,以潍柴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勇立潮头,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5年承载着总结过往、谋划未来的关键使命,行业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与宝贵经验,将成为迈向“十五五”新征程的坚实基石。
短期波动与结构性增长并存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专家认为,数据背后,季节性需求变化与市场供需短期失衡导致环比下滑,而国民经济复苏带来的刚性需求,则成为同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5月,内燃机市场喜忧参半,415.61万台的销量环比下降6.74%,但同比12.31%的增长又彰显出行业潜力。1~5月2164.27万台的累计销量、16.36%的同比增幅,更印证了其在经济复苏趋势中的稳步前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专家认为,这组数据背后,季节性需求变化与市场供需短期失衡导致环比下滑,而国民经济复苏带来的刚性需求,则成为同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从燃料类型分析,柴油机与汽油机市场走势同中有异。5月,柴油机销量40.10万台,环比下降16.46%,同比微增1.47%;汽油机374.96万台的销量,虽环比下降5.56%,但同比13.57%的增长尤为亮眼。1-5月累计数据显示,柴油机销量224.94万台、增长3.77%,汽油机销量1936.36万台、增长17.99%。后者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乘用车市场的持续火热。随着消费者对出行品质的追求升级,汽车厂商不断推陈出新,搭载汽油机的乘用车凭借强劲动力、舒适驾乘体验与高性价比,成为市场宠儿。
细分应用领域,市场结构性差异愈发显著。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工程机械用、发电机组用、通机用出现下滑外,其余领域均实现增长:乘用车用增长10.37%,商用车用增长1.87%,农业机械用增长3.50%,船用更是飙升20.20%。内燃机协会专家分析认为,从累计数据来看,除通用领域外,各应用市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受益于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与汽车消费升级,商用车市场受物流运输回暖、基建稳步推进拉动,农业机械市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助力下稳步前行,船用领域则因水运复苏、船舶更新换代需求集中释放而快速增长。
此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多缸柴油机市场,潍柴、玉柴等前十企业凭借技术研发、品牌与渠道优势,牢牢占据77.36%的市场份额。
这些市场表现,离不开“十四五”期间行业打下的坚实基础。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内燃机制造大国。自2011年起,年产销量连续突破7500万台,“十四五”期间每年稳定生产约8000万台新品,年产总功率超27亿千瓦,年产值近8000亿元,保有量突破6亿台,带动上下游行业年产值超20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关键地位。
技术创新层面,“十四五”成果斐然。排放标准实现跨越式提升,国五、国六及非道路三阶段排放标准全面落地,使我国内燃机排放控制水平逼近世界先进,部分领域甚至达到近零排放;热效率显著提高,柴油机提升约50%,汽油机提升至40%-42%,部分先进机型达43%,有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燃料多元化取得突破,天然气、二甲醚、甲醇等替代燃料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内燃机节能减排开辟新路径。这些成果,不仅筑牢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更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绿色转型
燃气发动机领域的创新成果,如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高效的能量转换系统等,不仅提升了发动机自身的热效率和可靠性,还为整个行业在清洁能源动力研发方向树立了标杆,推动行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加速前进。
在创新发展的强劲驱动下,内燃机企业纷纷加快新品研发与推出速度。在6月举办的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及发电机组展览会上,潍柴展出的四款产品成为全场焦点,集中展现了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面对全球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中心对大功率发电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潍柴新推出的20M61发动机,功率高达5450kWm,凭借快速启动、瞬态性能满足G3标准等突出优势,一举打破进口品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展现出在高端发电动力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我国内燃机企业在清洁能源动力领域同样成绩斐然。潍柴专为油田开发的WP13陆用发电甲醇发动机,巧妙利用油田开采副产品甲醇作为燃料,相比柴油机成本降低40%,污染物排放减少80%。这一创新产品不仅解决了油田能源利用难题,还为其他行业提供了绿色、经济的动力解决方案。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潍柴12M55NG发动机,凭借卓越的性能与创新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潍柴技术人员赵翔宇向记者介绍了该款发动机,他说:“这款发动机经过严苛的试验验证,在可靠性方面表现优异。其采用的电控燃油系统,能够精准控制喷油量,确保发动机在低油耗状态下运行,同时满足环保和经济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矿山、油田等工业场景,还是对能源清洁度要求较高的特殊领域,12M55NG发动机都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客户在动力和环保方面的双重需求。”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广西玉柴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350千瓦氢内燃机,成功突破行业技术瓶颈。该产品最低仅需90%纯度氢气,发电效率达到44%,关键部件如耐氢脆陶瓷涂层活塞、多燃料自适应喷嘴等实现100%国产化,打破了欧美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垄断。
在全球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以上这些技术突破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们在燃气发动机领域的创新成果,如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高效的能量转换系统等,不仅提升了发动机自身的热效率和可靠性,还为整个行业在清洁能源动力研发方向树立了标杆,推动行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加速前进。
总体来看,2025年5月内燃机市场在短期波动中蕴含着结构性增长潜力,各领域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速向高效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转型。
方正证券分析员秦文军指出,未来内燃机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需进一步加大在绿色能源技术、高效燃烧技术、尾气净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内燃机产品向低碳、零碳方向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燃料应用,如氢内燃机、甲醇内燃机等,为行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将深度融入内燃机产品,通过智能感知、精准控制,提升发动机性能与运行效率,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动力系统的智能化需求。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精准把握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需求特点,优化产品结构与营销策略,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内燃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站在变革的关键节点,内燃机行业虽面临挑战,但也藏有无限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业协同发展,内燃机行业有望在新时代实现华丽转身,在“十五五”乃至更远的取得更多突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