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昌科创园项目:百宝箱里的质量密码与人才锻造记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6-30 17:44
分享到:

早晨6点,中交三航局新昌科创园项目工程管理部部长崔晋的工具包被塞得鼓鼓囊囊,工作笔记、卷尺、内外直角检测尺、塞尺等工具在工具包里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做完班前教育的他,来到主体结构施工区,用卷尺反复测量梁柱节点的钢筋排布,还不忘叮嘱身旁的作业人员:“支座位置的钢筋绑扎和保护层厚度要格外注意,这里是应力集中区。”

转身走向砌筑墙体时,他拿出靠尺与塞尺,靠尺紧贴墙面,塞尺轻轻探入缝隙,“平整度1.3毫米,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话音未落,他又翻开工作笔记,快速记录下实测数据。

一岗双责的现场实践:肩膀上的双重担当

崔晋的工具包还藏着另一张“责任清单”。检查完质量细节,他掏出手机打开“安康云”平台,对着一处破损的电线缆拍照上传:“这是临时用电安全隐患,上传后,立即联系电工进行整改,经项目部审核通过后可获得3积分。”这是项目部通过“安康云+积分超市”的形式,精心打造的“积分超市”宣传阵地,让数字化平台与正向激励机制相结合,创新建立“发现-上报-整改-奖励”闭环机制,这种“指尖安全”模式让全员变成了“安全哨兵”。

崔晋指着智慧工地大屏上的“安康云积分排行榜”说道,“现在现场工人看到隐患比我们还积极,每人十几条,整改率100%。”这种正向激励机制,让“一岗双责”从制度要求有效转化为全员参与的行动自觉。

青蓝接力的成长课堂:问题导向的现场淬炼

中交三航局新昌项目推行“现场问题带教”模式:青年职工每月跟学5个关键工序,带着笔记本记录现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把昨晚列的现场重点质量问题清单带上,去现场检查一下。”崔晋朝新进青年职工陈玉龙招了招手。小伙子笔记本上记着三行字:“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后浇带混凝土接茬处理”“填充墙灰缝质量控制要点”——全是进度质量管控会议梳理的问题。

来到施工区砌体填充墙前,两人随机抽取五皮砖高度,测量水平灰缝厚度,崔晋忽然发问:“规范里对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水平灰缝厚度有什么要求?”“不超过15毫米。”陈玉龙应声答道。随后,崔晋示意陈玉龙用卷尺进行实际测量,并强调,“我们项目采用的是专用粘结剂薄砌法施工,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4毫米。记住,你提到的15毫米是另外一种厚砌法施工,不要弄混了。”陈玉龙赶忙翻开工作笔记,将要点认真记录下来。

工具包传帮带的硬本领:从实测到复盘的成长链

工具包就是移动办公桌。中交三航局新昌项目部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每天扎根施工一线,这种“在施工缝里学管理”的培养模式,助力青年职工跑出了成长“加速度”。

项目设立了“现场微课堂”,针对现场的关键工序,定人、定期、定措施,要求每人携带笔记本进行记录总结。并利用现场智慧大屏,定期组织复盘会,带着新进青年职工结合规范条款,对照实体构件进行溯源,用塞尺、卷尺等工具现场验证整改效果,以“任务带学+现场复盘”的模式,将纸面标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操经验,复盘会不再是坐在会议室里“纸上谈兵”,而是让职工在钢筋与混凝土的触感中,把规范条文变成了肌肉记忆。通过一年的学习锻炼,项目新进职工已经可以独立进行现场管理,项目“大屏看问题+现场对实体”的复盘形式也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夕阳为工地镀上金边,塔吊的剪影在余晖中勾勒出奋斗的轮廓。工具碰撞的叮当声里,是青年人才用实干锻造的质量信仰,更是青年人才在钢筋水泥间淬炼成长的生动回响,他们用汗水浇筑梦想,用脚步丈量成长。(吕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