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岭为砚,嘉陵作墨:大散关把 “烽烟记忆” 种进秦岭青山,开出振兴花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6-26 08:02
分享到:

在一个阳光微醺的午后,踏入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的大散关景区。这座古老关隘,宛如一部被岁月尘封的厚重史书。每一寸砖石都镌刻着往昔的峥嵘,每一缕山风都裹挟着历史的余音。

从宝鸡市区出发,蜿蜒的山路如丝带般牵引着,将喧嚣的城市远远抛在身后,一步步靠近这片宁静而满是故事的地方。四周的景色渐渐染上静谧的色调,远处山峦起伏,像大地的守护者,温柔又坚定地环抱大散关。随着距离的拉近,内心的期待愈发浓烈,仿佛正在奔赴一场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

终于,大散关的城楼巍峨地映入眼帘。它屹立山巅,饱经风雨洗礼,斑驳的城墙是岁月镌刻的痕迹,每一道裂痕都在无声诉说往昔的沧桑。可即便如此,城楼依旧庄严肃穆,在时光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那高高飘扬的旗帜,似在向世人骄傲地展示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又像是在为每一位到访者讲述南宋那段激昂的烽火岁月。

不远处,古大散关石碑静静矗立。它饱经风雨侵蚀,碑身上的字迹虽已有些模糊,却仍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默默见证着大散关的兴衰变迁。指尖轻轻抚过石碑,那些被尘封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仿佛触手可及,古人在此留下的印记也变得鲜活起来。

踏入关隘,脚下的石板路崎岖不平,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的节点上,将思绪带回南宋时期。那时,大散关作为南宋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承载着无数爱国志士的热血与期盼。陆游满怀报国之志来到这里,虽未真正实现金戈铁马、收复失地的理想,但大散关的雄浑壮阔、戍边生活的艰辛与热血,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句千古名句,将大散关的豪迈与陆游的壮志豪情紧紧相连。他以笔为刃,描绘出大散关的烽火硝烟,抒发着拳拳爱国之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在他的诗篇中,大散关不再仅仅是一座关隘,更化作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南宋军民抗击外敌的决心与勇气。

名将吴玠也曾在此驻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多次成功击退金兵。他的英勇事迹为大散关的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与陆游的诗篇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大散关在南宋时期的壮丽篇章。

漫步在大散关,山风裹挟着豪迈与沧桑拂面而来。不经意间,一块巨大的石壁闯入视野,其上苍劲有力地刻着“铁马秋风”四个大字。那笔锋如刀刻斧凿,刚劲雄浑,仿佛凝聚着当年戍边将士的磅礴气势,又似在重现陆游诗中描绘的激昂画面。伫立石壁前久久凝视,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仿佛看到了身披战甲的士兵在秋风中冲锋陷阵,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声与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大散关历史场景的生动写照,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深情缅怀。

抬眼望去,远处的秦岭山脉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为这片古战场增添了几分神秘而悠远的氛围。嘉陵江在脚下奔腾而过,水花飞溅,拍打着江岸。它见证了大散关的风云变幻,也目睹了无数的金戈铁马与壮志豪情。

大散关承载的历史记忆,对如今的宝鸡文化发展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宝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标识,更成为城市文化溯源的关键坐标,持续激发着人们对本土历史的探索热情,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如今,大散关将千年关隘古韵与创新进取精神相融合,推出历史探秘、主题研学、沉浸游览等特色文旅项目,以古鉴今、以新焕彩,为宝鸡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大散关上,为这座古老的关隘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离开时脚步虽已迈出,大散关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心间。它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是文化的坚定传承者,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不朽象征,尤其是陆游、吴玠等在此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大散关的精神内涵更加深沉、厚重。

赞曰:大散关者,非独地理之险,实乃精神之脊。秦岭苍苍,渭水泱泱,雄关之风,山高水长!(段麟峰  文/图)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