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鹰击长空四十载:我与东强的风雨同行路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6-24 08:01
分享到:

潘爱荣

伫立东强彩虹雄鹰雕塑下,我仰望它那展翅欲飞的雄姿。金属的羽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四十年来我与东强共同走过的风雨历程。这段与东强同频共振的岁月,是用奋斗丈量人生、以实干诠释忠诚的生动注脚。

一、青春淬火:以奋斗丈量人生高度

1999年深秋的上午,车间里那场意外,至今仍是我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疤。那次事故并非源于操作不当,而是流程本身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吊绳,我们只能用黑色的市话电缆临时替代。当行车吊着装满钢带盘中心与绕包头中心对齐时,突然吊缆断裂,一刹那,我的右脚传来的剧痛让我第一次懂得,安全规程里的每个字都是血泪写就的教科书。这次事故如一记警钟,倒逼着车间将吊具全面升级为钢丝绳,让“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深深扎根。从此,我以敬畏之心对待每道工序,在成缆、屏蔽、裝铠、护套等岗位上锤炼技艺,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脉。

二、匠心筑梦:以创新破局发展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04年某深夏,注定那是个不眠之夜,当钢带自动报警装置的红灯首次在测试中闪烁时,车间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比后来获得“东台青年岗位能手”的证书更让我心潮澎湃。我研发的钢带自动报警装置一直沿用至今,每当钢带与铝管之间无绝缘时或绝缘低时,不但报警,而且会自动停机;不仅及时发现故障点,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材料消耗。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设备“对话”的深夜。在攻关的日子里,我深切体会到:创新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当设备轰鸣声中响起自动报警的清脆提示音时,我读懂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真谛。

三、铁肩担责:以奉献践行初心使命

2005年初,本人调至生产调度岗位,面对千头万绪的任务排产,我牢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嘱托。二十年寒来暑往,我见证着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奇迹,也经历着东强订单从国内到海外的突破。我与高铁的亲密接触,大多停留在想象与资料研读之中,未曾亲身感受过风驰电掣的旅程。但每当看到自己统筹的电缆产品点亮京沪高铁的夜空,穿梭在雪域高原的复兴号列车里跳动着我们生产的“血脉”,便觉得比自己乘车更值得骄傲。2022年底,疫情期间独自值守的14个日夜,车间灯火通明如白昼,当产品如期交付的喜讯传来,我更加坚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四、生命至上:以坚守筑牢安全防线

天津港大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让我将“生命重于泰山”的警示刻进骨髓。从那天起,每个周末都成了我的“消防进修日”——从灭火器使用到应急疏散,从危化品特性到心理危机干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生存智慧。这份未雨绸缪在2023年铁缆二门茶水间火情中派上了用场,我冷静灭火的瞬间,正是多年消防安全学习结出的硕果。这份守护,不仅是对企业的责任,更是对每个家庭幸福的郑重承诺。

五、薪火相传:以初心照亮未来征程

2024年10月份,常益华充实到了铁缆车间管理团队,接过我的接力棒。看着他那求知若渴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倾囊相授,从生产流程的细节到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置,毫无保留。

四十载光阴荏苒,东强从乡镇小厂成长为行业标杆,我亦从青涩小伙蜕变为老工匠。我组织生产的电缆,连接着千家万户,助推着国家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我愿继续与东强同呼吸、共命运,像那只展翅的雄鹰一样,守护着东强,为东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展翅翱翔!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