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5泰州智能装备产业(北京)推介会暨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检验检测认证分会成立仪式"在京举行,来自政府、协会、高校、企业的代表们共绘长三角智能装备产业新蓝图。这场横跨南北的产业对接会,不仅揭开泰州"智造"加速崛起的密码,更标志着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与首都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南北联动:一场跨越千里的产业"双向奔赴"
"从扬子江畔到长城脚下,泰州与北京的产业姻缘早已根深蒂固。"泰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光华在致辞中细数两地合作硕果:中海油气石化、大唐热电等产业协同标杆项目扎根泰州,北大医学部泰州创新中心成为产学研典范,梅兰芳文化IP联动更让两地文脉相连。如今,这场推介会成为新的合作支点,推动两地从单点项目合作迈向全产业链协同。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书记李亚平揭示了选择泰州的深层逻辑:"当全球智能制造进入竞速阶段,泰州以78%的产业关联度和千亿级产业规模,成为长三角智能制造版图中不可替代的创新极。"协会与泰兴高新区去年11月启动的"园区-协会-产业"融合模式已结出硕果: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基地蓄势待发,国家减速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申报稳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分会正式落户泰兴,三重布局构建起产业"质量护城河"。
产业解码:长三角"智造高地"的三极支撑
推介会上,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韩潮用"枢纽、智造、机遇"三个关键词解构泰州竞争力。作为长三角几何中心城市,泰州正形成"十字型高铁、八龙过江"交通格局,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后将实现1小时直达沪宁核心圈,泰州港年吞吐量超亿吨的深水优势,让这里成为智能装备"出海通江"的黄金枢纽。
在产业生态层面,泰州已构建覆盖"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279家规上智能装备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其中三江电器市场占有率领跑国内,宏大特种钢在球团装备领域占据全球75.75%市场份额,泰隆减速机拥有316项授权专利并主导21项国家行业标准。泰兴高新区作为核心载体,布局半导体装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高端领域,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公共平台与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形成创新闭环。
政策红利更让泰州成为投资热土。该市构建"创业券+创新券+购房券"全链条补贴体系,累计兑现超2.3亿元;在北京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实现"首都研发+泰州产业化"的无缝衔接。"到泰州,泰周到"的营商环境品牌,以"四到四办"服务准则(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未来已来:检验检测认证开启产业升级新引擎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检验检测认证分会的正式启动,成为推介会的重头戏。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继宏宣读成立批复后,四方共建的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基地同步签约,标志着泰州智能装备产业获得国家级质量认证体系支撑。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长路透露,未来将聚焦"标准制修订-检测认证-市场准入"全链条服务,助力泰州企业对接国际标准,让"泰州智造"扬帆全球市场。
在合作项目展示环节,6个产学研项目与6个产业化项目通过短片集中亮相,涵盖智能测控、工业母机、智能物流等七大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展现泰州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更预示着一个以检验检测认证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正在成型。正如李亚平所言,协会将以"技术创新加速器、产业升级催化剂、生态构建黏合剂"三大角色,与泰州共同书写智能制造的"中国方案"。
当北京的创新基因与泰州的制造底蕴碰撞,这场跨越1000千米的产业握手,正在长三角北翼勾勒出智能装备产业的新增长极。随着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加速建设,这座GDP突破7000亿元的城市,正以"水陆要津"的区位优势,成为全球智能装备产业布局中国的优选之地。正如光华在致辞中发出的邀约:"选择泰州,就是选择融通大江南北、撬动长三角腹地的最佳支点。"在智能制造的新蓝海,泰州正张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共谱合作共赢新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