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陇县: 非遗传承人焕活乡土文化“新动力”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6-17 08:49
分享到:

近日,走进陕西省陇县非遗展览馆,社火脸谱、染色剪纸、陇州皮影、陇州花灯等数十种非遗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应接不暇。“这些种类繁多的非遗产品凝聚了陇县非遗传承人的心血和汗水,是千百年来乡土文化的智慧结晶。”陇县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杨荣华介绍道。

(陇县非遗文创产品)

近年来,陇县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将人才引育与传承发展相结合,建立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培育和发展机制,促进非遗“活化”利用、提升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时代价值与经济效益“双向奔赴”。

该县采取录影摄像、文字记录、走访老艺人等形式,对全县个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整理,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12项,公布县级非遗项目40项,正式命名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4人。为有效宣传推介非遗文化,运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依托非遗展览馆和文创中心,千余件非遗藏品得到展览。利用微视频平台发布《陇州非遗传承人》《非遗里的陇县》等非遗短视频23个,让非遗传承人讲好充满地域色彩的文化故事,持续扩大陇县非遗文化影响力。

(陇县皮影技艺进校园)

非遗生命力在于后继有人和推陈出新。该县坚持将展示、培训、创新等多功能“合而为一”,先后建成陇州社火、小调、脸谱等5个传习所,鼓励非遗传承人在传习所带徒传艺,举办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520人。开展非遗“六进”活动,组织50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机关、学校等开展绘制脸谱、戏曲、秦鼓等非遗培训活动120多场次,培训1.3万余人次。截至目前,累计培养非遗技艺工匠100名,有效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队。

同时,积极探索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以文促旅”的思路,扶持发展非遗专业合作社5个,辐射带动1000多人就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注重“非遗+旅游”模式,吸引社会力量成立陇县熙地社火演艺、秦韵社火演艺等公司,编排各类演艺节目50多个,在每年5-9月定期到旅游景区实地表演社火750多场次,吸引游客8.5万人次观看,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传统技艺进一步得到发展。(贾玉龙  马国强)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