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村口,大槐树枝繁叶茂,不远处的南岳群峰在日光下尽显秀丽。微风轻拂,树下的赵海军,思绪飘回到2020年底他刚当选为村支书的日子。当时的天柱村,青壮年纷纷外流,大片土地撂荒;农院老旧破败,墙壁布满裂痕;邻里间的争吵声,时不时打破村庄的宁静,是典型的落后村。村中著名抗日英烈、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的故居,算是村里唯一能让人为之驻足的地方,可年轻一代,却对这段红色记忆相当淡漠。
图:修缮一新的文立正故居
破局
“村子这个样子,难搞哦!”好友的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在外打拼多年,尝尽生活酸甜苦辣,小有成就回村建设家乡的赵海军不肯服输。通过深入调研,他深刻认识到:“人无精神不立,红色底蕴是根,如果丢了根,天柱村就没了魂。”
说干就干,赵海军带着党员四处奔走,搜集文立正烈士的遗物和相关资料史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立正故居逐渐完善,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还原了那个年代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赵海军的动员下,村里的“五老”人员主动请缨成为义务讲解员,他们操着亲切的方言,讲述文立正的学习生活故事、铁道游击队的英雄战斗事迹,让红色文化有了温度,大大增强了吸引力。
图:村支书赵海军(前排右一)在给游客讲解文立正同志英雄事迹
故居建好后,新的难题又摆在了赵海军面前,通往故居的公路只有3.5米宽,旅游车根本进不来。2022年,赵海军以县人大代表身份提出了拓宽通居公路的议案。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同年12月,该道路动工建设。
改造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要拓宽的4.5公里道路,需占用18家农户的私用土地。面对难题,赵海军没有退缩,带领村支两委成员,一家一家耐心做工作。白天,村民们忙着农活不在家,他们就晚上去。碰上态度坚决的村民,就一次又一次地去,用执着和真诚打动对方。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建设,2023年6月,一条崭新的、宽达6米的柏油公路展现在众人眼前。文立正故居也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目前,文立正故居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学生群众3万余人次。
深耕
红色精神不能只静静地躺在纪念馆里,需要转化为干群的内生动力。赵海军着力传播红色精神,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积极组编《文立正传》,另一方面精心制作红色文化宣传微视频。
资金存在缺口,村里86岁的退休党员廖老得知情况后,主动拿出3000元钱交给赵海军,说道:“小赵书记,跑腿的事我做不了,就让我奉献一点微薄之力吧。”其他党员干部也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通过努力,《文立正传》成功出版,微视频的点击量也不断攀升。尤为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通过深度参与,自身也受到洗礼,天柱村党群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以“湖南好人”曹镔、王宇为代表的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基层治理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赵海军坚持用红色基因赋能基层治理,他以铁道游击队精神为内核,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乡风民俗里,再结合民生改善、乡村治理,实实在在地让村民们得到好处,以此重塑乡风民俗。与此同时,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文化墙中。原本破旧的墙壁,如今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既美化了环境,又在无形中增强了群众的文明道德意识。
图:文立正故居特色文化墙
蝶变
红色精神不仅要“润人心”,还要“富口袋”。以前的文立正故居,因为缺乏特色,往往“只见头回客,难见客回头”。为此,赵海军多次前往汝城沙洲村、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取经,他结合和美屋场建设,大力打造铁道游击队主题特色景区。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另一方面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精心设计。经过努力,崭新的文立正故居主题景区在天柱村精彩亮相,村子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们的致富希望也越来越大。
赵海军认识到,光靠红色文旅还远远不够,必须把红色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起来。于是,村党支部领办了立正经济合作社,流转了280亩土地种植小水果,打造“红色果园”。春天,漫山遍野的果花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去赏花;秋天,五颜六色的瓜果挂满枝头,游客们又去体验采摘的乐趣。合作社还别出心裁地推出“革命果”礼盒,包装上印着铁道游击队的故事。
短短两年,天柱村人均增收超6000元,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村民老张感慨:“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多种生产经营成了‘聚宝盆’,连在外打工的儿子都回来帮忙了。”
站在新修的“红色观景台”上,赵海军俯瞰着天柱村:果园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水泥马路蜿蜒曲折,串起一栋栋漂亮的民居;文立正故居前,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烈烈招展。短短几年时间,天柱村从落后村、垫底村一跃而成为了衡山县先进村、示范村,赵海军感到由衷欣慰。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他坚信红色文化兴农兴村之花必将开得更加鲜艳。(图/文:厉欣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