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无线通信、定位技术与数据存储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Qorvo从Wi-Fi8的可靠性革命,到UWB/Matter的场景革新,再到集成化PMIC的电源守护,描述了一幅“以连接为核心,辐射智能终端、数据中心、智能家居”的战略蓝图。
Wi-Fi8:从“速度竞赛”到“可靠优先”的技术跃迁
在无线通信领域,Wi-Fi标准的迭代始终牵动着行业脉搏。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林健富在媒体日现场指出,Wi-Fi技术正经历从“追求极致吞吐量”到“构建稳定连接生态”的战略转向。作为下一代主流标准,Wi-Fi8(802.11bn)的核心突破在于超高可靠性(UHR),这一特性直接回应了物联网时代多设备并发、低延迟应用的迫切需求。
回顾Wi-Fi技术史,早期标准(如Wi-Fi4/5)以“更高吞吐量”为目标,Wi-Fi6首次将“高效能”(HE)纳入核心指标,Wi-Fi7进一步提出“极高吞吐量”(EHT)。到Wi-Fi8,技术焦点转向网络稳定性与资源利用率,通过动态资源单元(dRU)、协同空间重用(Co-SR)等技术,实现AP与终端设备的精细化协调。例如,Multi-Link操作允许设备同时连接2.4G/5G/6G多频段,动态选择最优传输路径;而NPCA(非优先信道接入)技术则通过智能规避干扰信道,提升复杂环境下的连接稳定性。
从物理层看,Wi-Fi8延续了Wi-Fi7的320MHz频宽和4096QAM调制方式。林健富解释称,放弃8KQAM和640MHz频宽的技术尝试,是基于物理极限与市场需求的双重考量:更高阶调制要求EVM(误差矢量幅度)降至-53dB以下,这在实际环境中难以实现;而640MHz频宽可能导致频段碎片化和干扰加剧,且多数应用场景无需如此高的带宽。
作为射频前端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在Wi-Fi8解决方案研发中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1.多频段干扰抑制:2.4G/5G/6G三频共存要求前端模块(FEM)具备更精准的滤波能力,避免频段间串扰。Qorvo通过集成式滤波器设计,将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度进行提升。
2.动态功率调节:为适配Multi-Link场景中设备距离差异,FEM需支持高/中/低多档发射功率,并通过数字预失真(DPD)技术补偿非线性放大器的线性度损失。实测数据显示,采用DPD后,12路AP的功耗可降低6W。
3.热稳定性优化:多链路并发导致射频器件温度波动加剧,Qorvo在FEM中嵌入温度传感器(ThermalSensor),实时动态调整偏置电压,确保高温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
面对2028年Wi-Fi8商用化节点,Qorvo已展开前瞻性布局:一方面,与高通、博通等主控芯片厂商深度协同,让主流平台适配DPD算法,通过早期介入算法调优,提升系统级性能;另一方面,推出覆盖5-7GHz的全频段FEM,灵活适配不同地区6GHz频段开放政策(如欧洲市场对6GHz的审慎态度)。林健富透露,Qorvo在Wi-Fi7市场的出货量已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凭借集成化、低功耗优势,Wi-Fi8方案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UWB与Matter:重塑“空间感知”与“设备互联”
Qorvo资深市场经理俞诗鲲的演讲聚焦于超宽带(UWB)定位与Matter多协议互联,展现了Qorvo在短距离无线领域的技术纵深。
UWB技术正从工业资产追踪的“小众应用”走向消费电子主流场景。俞诗鲲告诉中国工业报,手机厂商的大规模集成是关键转折点——苹果自iPhone11起持续搭载UWB芯片,三星、摩托罗拉等厂商跟进,推动UWB渗透率快速提升。在消费端,UWB的核心应用包括:
无感进入:基于UWB的安全接入特性,实现汽车无钥匙启动、智能门锁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基于位置信息加密,破解难度较传统蓝牙方案提升数倍以上。
精准定位:在工业场景中,通过集成UWB的Wi-Fi7路由器(EAP)构建定位基础设施,可实现人员、物资的厘米级追踪,部署成本较传统专用基站大幅降低。
雷达感知:UWB雷达利用宽带信号解析度高的特性,可检测人体呼吸(精度1cm)、心跳等生理指标,未来有望应用于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车内遗留物检测等场景。
Qorvo第三代UWB芯片QM35825是技术集大成者:这颗全集成SoC融合UWB收发器、M33内核MCU和前端模块(FEM),采用单发三收架构,链路预算达104dB,测距精度5cm,测角精度2°。该全新解决方案立足于以开发者为中心的架构,提供易于访问的API,确保与现有生态系统的顺畅集成,加速UWB创新应用的部署。
据了解,智能家居的碎片化协议(Zigbee、BLE、Thread等)一直是用户体验的痛点。Matter协议通过统一通信标准,实现跨品牌设备互操作,但落地面临兼容性挑战:如何让新设备无缝融入现有生态,避免“协议冲突”导致的断连或数据丢失?
Qorvo的“多连接”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多射频并发(Multi-Radio):芯片可同时处理BLE、Zigbee、Matter信号,无需分时切换,物理层保证连接实时性。
多信道管理(Multi-Channel):支持3个802.15.4信道独立运行,例如1个信道传输Zigbee指令,1个信道传输Matter数据,避免信道抢占导致的延迟。
天线分级技术:通过天线分级(AntennaDiversity)提升6dB射频增益,并优化与Wi-Fi的共存机制,减少同频干扰。
基于上述技术,Qorvo推出QPG6200多协议芯片,在休眠、连接及射频接收状态下,都具备明显的低功耗特性。该系列包含J、L、M、N四款型号,可通过发射功率与封装差异适配多元场景,覆盖灯泡、开关插座、传感器、网关、路由器等多种产品类型。
集成化PMIC:为数据中心与智能硬件“稳供电”
Qorvo应用经理张俊岳的演讲聚焦于企业级SSD电源管理,展示了集成化PMIC(电源管理芯片)在高可靠性场景中的技术突破。
数据中心的企业级SSD需满足24小时连续运行、高吞吐量、零数据丢失等严苛要求。其中,掉电保护(PLP)是关键——当外部电源中断时,系统需利用储能电容维持主控芯片工作,完成数据备份。传统分立方案需5颗芯片(4路DCDC+1路PLP)及大量外围元件,占用PCB面积较大,且电容健康状态无法实时监测。
Qorvo的集成化方案ACT85411/ACT85611将PMIC与PLP功能融合,每款器件的PLP都包括一个eFuse和背靠背MOSFET,用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双向隔离。这种设置可在热插拔过程中保护器件,并控制浪涌电流。位于eFuse之后的阻断MOSFET将输入总线与降压/升压调节器和储能电容器分离,保证即使电容器失效也能正常工作。该MOSFET还能在启动过程中为电容器提供低电流充电支持。通常,在稳定电源供电的情况下,降压/升压调节器作为升压调节器工作,将电容器充电至高于输入的电压。一旦发生断电,调节器切换到降压模式,从电容器中提取能量为系统供电。一个模数转换器(ADC)以及电容器健康监测系统会检查电压、电流、温度和电容器状况,以确保可靠运行。
张俊岳向中国工业报透露,Qorvo的集成化方案ACT85411/ACT85611是针对eSSD这一具体应用而设计的。但由于其均具有非常好的可编程性以及灵活性,里面有大量的寄存器可以配置,可以将其通过寄存器的配置应用到其他一些需要PLP的领域。例如,在医疗影像设备中,PLP功能可防止突然断电导致的影像数据丢失;在VR头显中,动态电压调节技术可降低处理器功耗,延长续航时间。通过GPIO可编程接口,同一芯片可适配不同场景的时序与电压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生态兼容性。
在技术迭代中坚持“需求导向”,在市场竞争中强化“集成创新”,随着物联网、AI、5G的深度融合,Qorvo的无线连接与电源管理方案,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底层技术基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