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振兴新突破 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本溪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溪市立足产业实际,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文化、绿色、数字赋能矿业、农业、工业、文旅四大主导经济,制定产业图谱,加快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等8个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铁基、硅基、道地中药材等16条产业链。
今年1-4月,全市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3%、4.5%,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5个增加值同比增长,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12.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71.8%,医药制造业增长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2%。再生钢基地实现产值23亿元、增长163.3%。
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多所省内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中心和创新实验室,针对钢铁、中药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1-4月,全市累计登记技术合同54项、登记额4.5亿元、增长13.3%。开展中试项目45个。新增雏鹰瞪羚企业6家,总数达到85家。
深化国资国企、医疗卫生、教育体制、财政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属企业年底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五个一切皆可办”理念,积极推进“溪心办”政务服务品牌,高质量建成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
全年新增招商选资储备、洽谈、签约项目各300个,开工项目不少于150个,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600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聚焦8个产业集群和16条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已招引山东省港口集团本溪国际陆港项目签约落地,山东高速集团旗下中铁隆集团来溪投资开发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深化与中国能建、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资环集团、中国文旅集团等目标央企对接,在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文旅康养等领域深化央地合作。1-4月,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额336.6亿元,同比增长8.3%。
深耕城市文脉,传承和弘扬“六大地域文化”,系统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的千年积淀、地质文化的自然密码、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工业文化的奋斗历程、中医文化的智慧结晶。在文化传承、文化惠民、文体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叫响本溪文旅品牌,荣登2025携程赏秋目的地口碑榜前20名,花溪沐枫雪温泉旅游度假区、小市一庄景区入选省文体旅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培育名单,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一季度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21.1%、20%。
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集约高效产业园区,推动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年度计划培育绿色制造单位40家。推进大雅河、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在建在运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440万千瓦。建设省级绿色矿山4家。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明亮”工程。
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初以来,本溪市工信局锚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企业为中心稳经济运行,以项目为核心稳经济增长。1-4月份,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工业品产销率97%,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项目招选提质增效,“四个一批”工业项目191个,含储备项目75个、在谈项目45个、签约项目22个、开工项目49个。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文旅系统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以“文化、项目、招商、活动”为抓手,推动文化强市、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赓续红色文化,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抗联遗址,开发沉浸式研学路线;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系统保护碱厂古镇等名镇名村风貌;依托本溪水洞、大峡谷等地质资源,打造“地质探秘”旅游新业态;弘扬满族民俗与非遗文化,举办工坊体验周;活化利用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塑造“钢铁记忆”地标;深耕中医文化,建设康养小镇,构建中医药产业链,增强文化认同感。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望春山、如意山、辽商民宿等项目落地,打造文旅综合体。创新业态,开发康养、银发旅游,布局星空露营、低空飞行等消费新业态;深化“文旅+”融合,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本钢工业旅游线路,构建多元产业格局。(阿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