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锁定目标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2-21 18:12
分享到:

2月18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2月20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2023年6月,江苏省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领域明确30个技术攻关重点,从整体创新布局、创新平台网络、开放创新格局三个维度优化空间布局,从促进教育人才向产业科技聚焦发力、贯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构建科创生态。

新闻发布会现场

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正式开工,组织实施16项自主预研项目;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跨广域网络编码分布式存储系统,启动建设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布局建设连云港中心,钟山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加快建设;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累计达31家,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成立运行;获批1家、筹建2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建设省物理、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建设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新获批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2家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围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立项支持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方式,实施“高算力AI芯片”等27个科技攻关项目;牵头实施8项长三角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部省联动推进“先进结构复合材料”“可再生能源”专项。

出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0条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12条措施,深化高新技术企业“两减两增”便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1万家;开展“企业创新服务月”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约占全国的17%。举办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新增科技贷款超2200亿元,发放“苏科贷”超100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今年将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以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为动力,努力取得更多实质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实现“策源、攻关、聚合、赋能、集成”五个突破,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一是推进“1820”基础研究“策源”突破。对标国际领先,加快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心,强化实体化运行,实行“里程碑”考核。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40个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省杰青、优青计划翻一番,力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500个以上。探索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在科研选题、项目组织、科技奖励、高端人才引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赋予科研自主权。开展顶尖科学家江苏行活动,根植“从0到1”策源力原创力。

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围绕发展世界级产业集群部署创新链,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及新型储能等领域,部署40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标志性产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在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类脑智能、未来材料、固态电池等方向,部署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增创新动能新优势。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加快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5个100”布局,更好地开辟和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三是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突破。推进紫金山、太湖、钟山、云龙湖实验室和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展,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在苏科研机构建设。推进原子极微制造等实验设施纳入国家序列。建设好已获批的3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年底前牵头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0家。面向长江经济带开拓江苏实验室联盟,在通信等领域布局建设2-4个领域类实验室联盟,深化与优势产业链的适配融通。

四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赋能”突破。围绕“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支持南京、苏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构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布局海洋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融合发展。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招商引资与招科引智并举,加快新质动能接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DP力争达2.25万亿元。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组建10个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和8家概念验证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万家,打造创新企业集群,形成创新矩阵引力场。

五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突破。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积极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省域实现机制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加大人才激励与减负力度,推动更多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推广省产研院“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经验,深化科技奖励、高新区评价改革,强化科技伦理和科研诚信治理;修改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扩大赋权改革试点,筹备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增科技领域贷款超25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0亿元,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数字科技平台,激发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雨田)

编辑:闻育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