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产教融合展暨主题论坛上的发言
周志懿
尊敬的王肇文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与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有幸在此向大家汇报与产教融合相关的话题。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工业报社对本次产教融合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职业教育是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是为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提升蓄力添势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施路径,提出了“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广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大省,职业院校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河南。在我看来。本次展览,是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生动体现,是一次有着标志性意义的产教融合成果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就展,以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汇报展。
下面,我就此次观展与大家汇报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产教融合需要以新质为动能,推进由分到合。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由此我们发现,产教融合本身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成果,也是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路径,是传统职业教育的一次深度转型升级,是行业生产要素配置的重大创新,它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成功实现教育与产业上下游不同版块的功能衔接,具有明显的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未来,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激发新质动能,赋能产教融合。
二是产教融合需要以文化为内核,促使由合到融。
中央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在顶层设计上极具高度与远见。其中两翼一个指市域产教联合体,一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合起来很容易,一纸文件一个指令就可以了,但融却不是易事。产教融合如何真正实现由合到融?如何真正促使各种体之间由政策推动下的物理捆绑转为各版块自发相融的化学反应,达到高水平创新合作,高效率创新协同?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虽然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在文化基础、文化发展逻辑、文化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职业教育系统是以育人行为为主,其核心特质是质量;产业系统是以技术行为为主,其核心特质是效率。因而产教融合首先要求产教双方以文化为内核、为纽带、为基础,以共同的愿景,构筑共同的文化底座,以文化的一致性去激发产教双方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
三是产教融合需要以品牌为引领,实现由融到好。
为什么要以品牌为引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品牌的概念已经由过去的产品时代、广告时代、营销时代上升到了战略时代。意即品牌是一个企业或行为打造自身最大的差异化,寻找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系统,是事关企业或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回答一个主体“你是谁?”“在别人眼里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重大话题的科学战略。产教融合一方面要为打造新质品牌服务,另一方面亦必须打造自身的品牌,否则没有竞争力。我们高兴地看到,江苏,提出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产教融合示范试点中擦亮“江苏品牌”,去年,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常州成立;湖北,积极组建“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中国车谷”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高档数控系统和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语言服务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产教融合也孵化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院校品牌、模式品牌与党建品牌。
中国工业报社作为中国唯一覆盖整个工业领域的综合性全媒体平台,是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领域的权威中央媒体。习近平总书记曾为中国工业报社亲笔题词“自强不息”。曾牵头策划创制的《大国重器》纪录片,开工业新闻纪录片之先河。新时代,中国工业报社愿携手有关方面,共同为推进产教融合贡献媒体力量。
谢谢大家。
客户端
媒体矩阵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