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值得推介的机床技术,是实现了高精度‘μ级管控’——0.1μm进给,1μm切削,nm级抛光效果。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五轴高速加工中心与世界最顶级机床技术处在相同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更领先。”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精雕”)党委副书记徐芝兰告诉中国工业报。
4月27日,在北京精雕的展厅,数台机床为参观者演示在生鸡蛋壳上雕刻图文,在钢锭、陶瓷、铝材、塑料、玉石等材料上做铣削、雕刻及镜面抛光操作。通过自有CAM软件、数字孪生技术控制,高精度的多轴数控机床显示出超强稳定性与可靠性。
“1994年成立至今,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在2018年获得国家级产业基金投资,到2020年获得‘制造企业单项冠军’称号,专注数控机床28年,得到了国家激励与市场的肯定。”徐芝兰当天接受中国工业报专访时称,坚持“专精特新”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不再是中小企业了,但坚持走‘专精特新’路线不变”
利用精雕数控机床制作的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测试品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北京精雕专注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和制造28年,通过持续投入和积累,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规模化的精密制造能力,构建了完善的市场和技术应用体系。
北京精雕现已成为拥有员工5000余人,基础技术研发人员900余人的制造业企业。现在北京、天津、廊坊、苏州、宁波、广州等地建有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研发、制造基地;国内有40多个分公司,在美国、德国、越南等海外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我们一路走来,坚持‘专精特新’路线的初心不变。”徐芝兰称。
突破数控机床“卡脖子”技术,靠自主创新奠定发展基础
北京精雕承办制作的北京奥运会礼品样品
“北京奥运会期间,体现科技奥运、技术含量极高的鸟巢工艺礼品生产任务就是由北京精雕承担。”据徐芝兰介绍,北京精雕从成立就注重研发和创新。以代表机床行业顶端技术能力的旗舰产品“精雕五轴高速加工中心”为例,数控系统、精密电主轴、CAM软件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和制造,可稳定实现“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医疗器械、仪器仪表、3C产品、通用机械零件等诸多领域多场景加工,包括精密铣削,精密磨削、小孔钻削、在机测量等,被广泛应用于模具零件加工和产品批量加工领域。
创立至今,北京精雕不仅全面掌握了精密机床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数控系统、高速电主轴、高精度直驱转台、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等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核心功能部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还在数控加工工艺、电控、精密结构、精密制造等多种技术研究方向有着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390余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9项,其中两项标准被评为“中关村十大创新标准”——北京精雕成功突破数控机床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打破国外高端机床设备供应商对中国的技术垄断,靠自主知识产权奠定发展基础。
北京精雕旗舰产品先后获得过“春燕奖”“中国好设计银奖”以及“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荣誉。其中五轴高速加工中心JDGR400T被认定达到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8级,这是我国采用“机床装备制造成熟度标准”进行评价认定的具有自主可控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的首台机床。北京精雕自主开发的CAM软件——SurfMill9.5还获得德国PTB权威认证,标志着精雕CAM软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达到国际标准。北京精雕独创的“数控机床在机测量与智能修正技术(现已更名为:数控机床在机检测系统)”获得“2018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的荣誉。
北京精雕的产品也获得了市场认可,一家以对工艺和品质要求严苛闻名全球的某世界五百强企业,就采购了10000多台(套)精雕数控机床。截至到目前,北京精雕主营产品-精雕机的累计销售数量已超过12万台,客户数量近2万家,得到国内外客户肯定。
产教融合为产业链赋能,每年实训60000名技校学生
徐芝兰告诉中国工业报,北京精雕是以技术创新为立足点的企业,因此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每年都会拿出专项培训资金,开展对研发人员的技术培训,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培养青年技术带头人。近年来,北京精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技术、敢创新的年轻技术人员,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并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企业发展增强了活力。此外,北京精雕培训了1200余名技术服务工程师,能及时响应各地客户需要,随时派驻客户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为提升创新人才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京精雕分别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创建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且与各所院校在科研、教学及学生竞赛保持密切合作,通过建立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捐赠CAD/CAM软件、提供精雕数控机床和专业培训教师、设立奖学金、将精雕数控加工机床的培训和学习写入教学大纲等方式普及和实践公司的研发成果。
北京精雕还重视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每年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提供设备、开放厂房、做咨询培训,吸收学生学员到厂实地实习,与学校合作打造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每年至少为60000名职校学员提供实训机会。2021年公司被纳入北京市首批产教融合企业。
精雕科技与技校合作创办“精雕学院”
打造“快速制造联盟”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为中小企业赋能
徐芝兰告诉中国工业报,北京精雕注重反哺社会。在获得北京市及中关村管委会肯定后,2020年获得授权,联合头沟区国有独资企业北京京西鑫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关村精雕智造创新中心”,迄今已培育服务200多家中小企业,合作企业可充分利用北京精雕的各种资源发展。
如今的中关村精雕智造创新中心,已成为一个专注于零件小批量快速制造和机电类产品孵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依托北京精雕的全产业链制造资源,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提供以零件高品质快速制造为核心的全链条制造服务,解决科技型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打样难、品质低、成本高的问题,帮助企业快速出新品,快速上市场,快速成规模。
平台的“一站式”全方位制造服务体验,涵盖了机加工、表面处理、铸造、焊接等核心工艺,依托于北京精雕在全国范围内的2000多台制造设备,3000多家优质客户,1000多家国内外优质供应商,保障新产品的快速落地。平台以快速制造为核心,吸纳增材制造、电子制造、激光切割、检验检测等制造资源单位作为核心成员,共同为客户新产品快速高品质落地保驾护航。
北京精雕如今正发挥链主企业的特殊优势,帮助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用服务型制造的新模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代表性产品—高速精密加工中心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中国工经新闻/彭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