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央企瘦身再添传闻 国机哈电整合迷雾重重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11-23 15:23
分享到:
    在央企整合的大戏中,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从来都不缺少故事。
  但故事中,作为哈电整合搭档的另一主角始终都不甚明朗,围绕其重组计划,业内也有着不少的版本。
  最近又曝出的一则传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的联姻即将落听。
  尽管国机集团的宣传部门对中国工业报记者否认了这一消息,但较之坊间流传的哈电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重组,国机、哈电及一重三家整合等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机、哈电“结亲”的可能性并不亚于其他。
  而这,也使得哈电重组之事越发地扑朔迷离。
  整合谜题待解
  问及哈电重组之事,哈电集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的第一反应,便是国机、哈电及一重三家整合的方案,“将三家合并为一个集团,这是国资委兼并重组计划中的一个方案”,他还强调说,“这方案都提了好长时间了”。
  待中国工业报记者提出有传闻说国机集团、哈电整合的方案即将落听,他并无迟疑,表示“这也有可能”。而如果合并,“也应该是保留几个集团各自的独立性,其自身业务也不会发生变化。”他推测说。
  相对于国机集团与哈电的“二合唱”,另一个“双人组合”的版本也一度在业内流传。曾有消息称,哈电为避免被国机集团整合,已经联络一重协商相关整合事宜,并上报国资委待批。
  除此之外,本报记者还独家获悉,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在其《中央机械企业的调整与重组研究》课题报告中,经过详细地分析、比较,还提出了实施国机集团、哈电、一重、机械院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重组模式的建议。该报告,曾针对国机、哈电、一重、二重等在内的国资委监管的八户央企,提出了三种整合模式。
  另有传闻称,哈电将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国机集团合作,另一部分则与一重合作。
  各种版本的重组方案,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想。但相比外界的众说纷纭,身处漩涡中心的哈电、国机集团等却稳如泰山,始终不肯透露丝毫消息。
  完善产业链
  事实上,随着中国福马、中国一拖、农机院等的加入,国机集团的机械装备制造板块正逐步成型,并与其传统的贸易、工程总承包并列为集团三大主业。
  而在工程总承包领域,哈电、东电既为国机集团很多的海外电力工程提供发电设备,又与国机集团在电站工程设计与承包业务及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形成竞争。早在2008年,国机集团下属的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总裁赵若林就曾对本报记者透露,公司在参与印尼一电站项目竞标时,曾遭遇了合作伙伴三大动力集团的联合“罢工”。事实上,电站设备制造商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电站工程项目的承揽力度,“他们想控制这个市场。”
  对此,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并不掩饰其遗憾之情,“中国企业在海外搞电力工程承包,国机排在第一位,但是我们没有制造企业”,“现在,国机对制造更关注的是和我们海外工程承包密切联系的发电设备。”
  据悉,在不久前结束的国机集团半年工作会上,任洪斌提出的集团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中,就有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以及对外联合重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等。
  作为三大动力集团之一,哈电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之一。在拥有的中电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成套工程总公司等设备成套及工程服务环节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哈电在发电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工程与服务等环节的资源,对国机集团来说,好比如虎添翼。
  “若两者联手,资源互补,既能规避央企的同业竞争,又能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在发电设备领域实现科、工、贸、服为一体的业务价值链体系,提升发电设备产业链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一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或以核电为媒
  但一重与哈电联姻的提法也并非无可取之处。
  哈电以发电设备为主业,但其发电设备所需铸锻件除需一重、二重等提供外,还有一些大型铸锻件等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瓶颈,还有一重、二重的利润取舍问题。中国锻压协会理事会顾问蔡墉曾告诉本报记者,“在生产资源固定的前提下,重机厂一般会优先选择冶金轧制设备等利润高的产品,发电设备用大型铸锻件需求量少,且成品率低、成本高,重型机械企业觉得不划算而不愿意做。”
  除此之外,一重宣传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重、哈电在核岛设备、常规岛方面各有优势,两者联合可以实现对核电站主要设备的总包,若重组得以实现,有望形成新的赢利点并直接提升企业在核岛设备生产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核电资源也可能会成为两者联合的契机。”
  瘦身任务紧迫
  “合并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国资委对央企兼并重组的大力推动”,梁维燕表示。在他看来,哈电本身并不希望被合并,现在集团发展形势很好,“但国资委认为其规模还是小,产值太低,希望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央企。”他还补充说,此前还曾有方案建议将东方电气和二重整合在一起。
  根据国资委的央企瘦身计划,央企将在年内整合至100家以内,而这则意味着,年内至少还将有25家央企会被整合,任务不可谓不重。
  目前,“国字号”的装备制造企业还有一重、二重、东电、哈电、西电和国机等。上述提到的《调整与重组研究》报告,曾指出央企资源的分散,“带来了同业竞争、重复投资、重复引进、业务结构不合理、价值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并进而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严重的问题”。
  而合理的重组,无疑有助于中央机械企业打造出集科、工、贸、服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继而以其绝对优势去重组并购其他企业,进而丰富产品线、延长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实现良性循环。
  但重组也并非易事。国家发改委体管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曾表示,装备制造业国企在跨地域重组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一是当地国资主管部门能否取得共识,二是企业筹备重组过程中,在资产评估、人员安排、辅业剥离、债务解决等实际利益问题上要进行博弈。
  “若重组,哈电的历史包袱问题必须要予以重视和解决。”上述人士提醒说。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