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福建省建成四大造修船基地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11-23 15:23
分享到:
  近年来,福建省造船工业以低廉的价格优势,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与江苏、山东和浙江省构成我国四大造船基地。目前全省船舶工业企业及相关联企业达26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87家,年造船生产能力300万载重吨,初步建成了福州、厦门、泉州、福安四大修造船基地,形成了以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船舶制造中心和以地方民营企业为重点的船舶维修中心的产业格局。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中,全球船舶业步入低谷,但福建省造船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优异成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值和出口产值连续增长:2009年全省船舶工业产值和出口产值分别为173.46亿元和92.35亿元;今年一季度,福建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51亿元,同比增长15%,出口船舶3.6亿美元,同比增长76.2%。
  福建省船舶出口基地商会负责人表示,福建船舶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拥有众多深水良港;两岸三通的实现和海上直航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推进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提到,将以厦门湾、湄州湾等为依托,建设以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为福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去年下半年发布了《福建省船舶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这份方案描绘的蓝图是到2011年,福建省船舶产业将力争实现造船生产能力500万载重吨,修船坞总容量200万吨;船舶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6%。
  福建船舶产业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也存在不少隐忧:一是大部分中小船舶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二是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韩国船企采取“降价揽单”策略抢拉新船订单,我国船企在造船速度及船舶配套等方面弱于韩国船企,我国船企后续订单乏力的风险加大;三是在安全和环保两大趋势的推动下,近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实施了一系列国际造船新规范,而我国大多数船企技术水平较低,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新规定和标准有较大差距。
  福建省船舶出口基地商会负责人表示,商会将加强与各船企之间的联系、联合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扶持,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结构调整中寻找到有力的发力点,促进全省造船修船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的发展空间,向高技术含量船舶领域迈进。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