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工业报社与燕山大学及相关合作方在京举行座谈暨合作签约仪式。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起彪,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戚伟欣,中文汇能(北京)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严,河北建投创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君,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中国工业报社党委副书记孙宁松,中国工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郭俐君等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三份合作协议签署,开启“媒体+高校+资本”协同赋能产学研用融合、推动医工结合与康养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合作交流旨在整合高校科研实力、媒体智库资源与资本运作优势,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座谈中,各方围绕产业需求、科研方向、资本布局展开深入交流,明确了以“技术牵引+资本推动+媒体赋能”构建良性合作生态的核心路径。

中国工业报社与燕山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校社携手筑根基 产学研用谱新篇
活动现场,燕山大学与中国工业报社率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平等互利、务实高效、长期稳定、共同发展”原则,在“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双向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在发言中提到,“此次与中国工业报社合作,既是校社资源的精准对接,更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赵险峰表示,燕山大学将开放科研设施、学术资源,与报社共同探索“科研+传播+产业”的创新合作模式。

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发言
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强调,报社作为服务新型工业化的智库型媒体平台,不仅拥有《中国机械》杂志、“中国工业论坛”等核心传播载体,更在产业政策解读、科技成果对接、智库服务等方面积累了深厚资源。“我们正从‘新闻报道’向‘新闻+数据+产业服务’转型,此次与燕大合作,将充分发挥媒体‘要素连接者’作用,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资本入局强赋能 医工结合开新局
在随后的签约环节,中国工业报社、秦皇岛燕山大学康养服务培训中心分别与中文汇能(北京)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建投创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两份三方合作协议,聚焦“医工结合与康养产业”,展开资本与技术的深度绑定。

中国工业报社、中文汇能、康养人才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工业报社、河北建投创发基金、康养人才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中文汇能将发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投资经验,发起设立医工结合与大健康成果转化基金,其中不少于10%资金投向燕山大学成果转化及康养培训中心推荐项目;河北建投创发基金则将依托股权投资优势,设立专注于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的合作基金,协助燕大构建技术转移生态,并推动已投企业与燕大开展科研合作。
中文汇能董事长苏严介绍,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达10亿元,已投资50余个医药健康项目,7个项目已上市。“燕大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与我们的投资方向高度契合,基金将为技术落地提供资本支持,同时引入产业链资源,加速项目产业化。”河北建投创发基金总经理刘玉君补充道,基金将从“项目孵化期”介入,通过产业资源合作筹划、项目投资、资源赋能等全流程,确保资本与技术同频共振。

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起彪发言
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起彪代表地方政府表态,秦皇岛将全方位支持此次合作,推动合作项目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助力燕山大学“医工交叉融合”学科建设与地方康养产业发展,实现“校城共生、产城融合”。
多方协同谋长远 创新发展向未来
此次多方签约不仅是一次资源的整合,更是一套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组合拳”:燕山大学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中国工业报社搭建传播与产业对接桥梁,中文汇能、建发基金注入资本动能,秦皇岛市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形成“产学研用资政”六位一体的合作格局。
据了解,各方已明确后续合作机制,确保合作落地;同时,各方将共同制定项目投资标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规则,推动合作规范化、长效化。
徐金宝最后强调,此次合作是对“新型举国体制”的基层探索,未来各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聚焦机械工程、医工结合、康养产业三大方向,力争在3-5年内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转化案例,为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赵险峰则发出邀请,期待各方后续深入燕大调研,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让协同创新的成果早日落地生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