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最硬核救援战队“成立!徐工探索应急救援装备创新新思路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10-30 06:56
分享到:

长期以来,徐工始终冲锋在国内外抢险救援的最前线,也由此积累了深厚的抢险救援实战经验,并在多年的发展中“由量变实现质变”,组建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的时机已到。

2025年7月,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徐工宣布成立。依托徐工全系列、多品类的工程机械、应急救援装备及徐工数字化云平台,以徐工集团员工为基础,徐工应急救援队正式开班。在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徐工应急救援队已陆续参与北京洪涝灾害、甘肃泥石流、内蒙古暴雨灾害等多起重大灾害的救援工作,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支“救援力量”的出现,是企业自身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也昭示着作为“5+1+1”发展战略之一的徐工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理念发生了转变。

了不起的队伍

“我们在徐工全体员工里面发动大家报名,但要满足三项条件,一是热爱公益事业,二是身体素质符合选拔标准,三是能熟练操作相关的应急救援装备。”李海章因为之前在徐工集团从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熟悉相关的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交流对接上拥有一定的基础,担起了徐工应急救援队队长的重任。他介绍道,目前徐工应急救援队拥有超过120位队员,采取“平战结合”的策略,队员们平时在集团各个岗位发光发热,关键时刻则相应号召,奔赴抢险救灾的第一线。而从召集令发出到集结完毕再到出发,定下的反应时间是不到2个小时,但李海章也承认,这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极高的要求。

“像去甘肃救援的时候,因为路途比较遥远,再加上灾害的特殊情况,去往那边的票很难买到,所以我们很多队员甚至是靠慢车才赶到当地。”鉴于情况紧迫,徐工迅速整合产业链资源,率先动员甘肃当地员工,组织经销商、客户等人员参与救援,待救援队抵达后进行交接。

在目前的徐工应急救援队里,有一支由几十名精英队员组成的“尖刀班”,来担任抢险救援的“第一梯队”,队员们的综合技能要求也更高,最起码要会操作多种设备。“必须适应地震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冰雪灾害等多种救援情境,必须能够承担当下大部分的救援需求。”

在救援队的规划里,尖刀班的组建是第一步,这支队伍里的队员要到其他班里面兼任班长,通过传帮带,把在尖刀班学习到的先进技能和经验传承到所有的班级,在未来,徐工应急救援队的每一位队员都要达到专业救援队员的战斗水平,每一个班都要成为尖刀班。

除此之外,徐工应急救援队还要继续扩员,根据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员工中选拔出有一定特长的人才,如能灵活操纵无人机、能够地形测绘……救援队还打算依托徐工的分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应急救援分队,配备相应的设备和物资,并号召经销商、客户等群体一起加入徐工的应急救援体系中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特殊的人员也加入了徐工应急救援队,他就是救援英雄王天宇,今年7月,王天宇在北京密云驾驶徐工铲车冲入湍急的洪水,争分夺秒地成功救出了80余名被困群众,这位普通的“90后”铲车司机因此被亲切地称为“铲车侠”,其英勇无畏的行为获得多方赞誉,并在前不久被徐工颁发了应急救援队“荣誉队长”的聘书。

可以说,徐工应急救援队在做很了不起的事,这支队伍一次次对灾害的火速驰援,也是徐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

此时,有一个问题就可以提出来了:在此之前,徐工一直不停参与全国各个地区甚至是国外的灾害救援,成效颇丰且广受赞誉,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投入资金和人力去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

对于此,李海章给出了比较明晰的回答:以往的每一次灾害救援行动,徐工参与的人员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形成专业救援经验的积累,而成立专业救援队,一是在灾害救援响应上更加快速、救援更加专业,二是通过救援实战,能够对徐工应急救援设备的研发体系甚至是营销体系给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深入洞察一线消防痛点需求,从而研发并升级出更贴合实战、引领市场的高端装备,这是徐工应急救援装备研发战略转变的关键所在,用徐工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从“为技术找场景”到“为场景创技术”。

根据徐工消防技术专家徐蕾的解说,应急救援行业比较特殊,场景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不像其他工程机械产品一样聚焦,需要的设备涵盖门类非常多。而且我国幅员辽阔,灾害多发,地形种类丰富,地势不同导致灾害的种类繁多,这就导致了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针对应急救援设备,我们能够得到的来自国外的学习经验很少。“因为每个国家对于灾害处置的战术不一样,而且他们可能灾害种类也比较单一,所以应急救援装备门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托于我们自主来进行研发。”另外不同于其他工程机械对于作业参数要求比较高,应急救援装备在实际应用上,对不同灾害场景的适配性更加重要。

正是基于应急救援装备这样的特殊性,在产品研发上,徐工将核心放到了各种灾害场景之上,成立徐工应急救援队正是这一研发战略向纵深发展的需要,而在此之前,研发部门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耕耘了许久。依托于搜集一线救灾人员的建议,针对设备进行了研发与创新。

“就比如举高消防车,大家一般理解是越做越高,越高越好,但是我们已经不再单一的搞这种高度上的竞赛了。”徐蕾说,徐工应急救援设备目前的研发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更精准更适配,比如徐工研发了一款泡沫流量等级为目前行业里最高的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不但可以自己灭火,也可以给其他车辆提供泡沫液,对石化火灾这种场景就非常适配;二是更加智能化,徐工研发了行业里唯一一款可以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的设备,搭载了徐工的无人驾驶方案,可以实现车辆从车库开始自动泊车,自动规划路径,在实时的环境感知过程中主动避障到达灭火点,到达灭火点之后,支腿和臂架可以自动展开,上面搭载带有火源自动识别追踪功能的消防炮,全流程都不需要人来介入,消防员就可以用远程架舱在指挥室里面操纵车辆,让消防车自动自主地去灭火,进而保护消防人员的安全。

一线消防官兵针对设备改进提出的意见反馈到设备上,徐蕾也举了个现实的例子,那就是消防车的高空喊话功能。“高空喊话功能其实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但之前的设备都没有这一功能。”徐蕾说,根据消防员的描述,高层建筑着火的时候,因为环境十分混乱,如果有人员在建筑里面,很有可能不知道该向楼上跑还是向楼下跑,而消防队员从外面会看到火势情况,从而判断逃生方向,但是由于环境嘈杂再加上喊话器声音太小,建筑里面的人听不见消防员的喊话。“消防员就向我们提出,能不能在我们的平台上借助举高高度做一个大功率的喊话器,这样他们消防队员就能坐在这个平台上,在空中喊话,指导建筑里面的人正确的逃生方向”。因为这个功能十分实用,徐工就义不容辞的加上了。

另外还有高空排烟的功能,当下在高层火灾救援的时候,大多数受难者其实不是被火烧到而出事故的,而是因吸入过多浓烟产生了窒息,所以排烟也十分重要。但是之前举高排烟方面没有相应的产品,所以徐工在消防车上加上了举高排烟的功能。在车辆举高之后,把玻璃打破,之后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排烟,一是用正压往里吹,二是用负压往外吸,将着火点的烟排出后,能大大利于人员的逃生,消防员也可以更加快速地前去灭火。

这两个功能都来源于消防救援的实践经验,更加适配于具体场景,满足了客户的痛点。

五大新品惊艳亮相

徐工应急救援设备矩阵最近的一次集体隆重亮相,就是在10月中旬的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上,其中五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发产品,正是对徐工应急救援装备新的研发理念的优秀成果展示。

用徐工自己的话来总结,针对各类灾害场景,徐工深入剖析应急救援一线的实际作业环境和操作难题,始终恪守“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的研发理念,切实推动技术创新与救援效能的相互促进。五款新品分别是国内最紧凑云梯消防车(YT16)、国内首款森林化学隔离带开辟消防车(HK50)、行业首台无人驾驶涡扇泡消防车(PM100G2II)、行业首款纵深空间子母式正负压排烟消防车(PY10G2)、行业首款兆瓦级混动机场消防车(JX140HEV)。

国内最紧凑云梯消防车(YT16)是国内首款专为建筑密集型区域研发的皮卡底盘云梯消防车,正是某消防支队向徐工提出的需求。在很多大型城市里有很多老旧小区,层高不高,最多不超过7层,布局小而拥挤,没有电梯,因为建设时期较早,地上也没有专门规划消防车的停靠点,因此当这一类地点发生火灾,消防车有很大概率开不进火场。YT16以皮卡为底盘,突破了传统消防车的体型限制,转弯半径比较小,在老旧小区、城中村中畅通无阻,能大幅提升救援响应效率,由于体型较小、作业高度不高,因此轻量化程度高,操作更加便捷,显著提升车辆的实战性与适应性,是解决建筑密集型老旧小区灭火救援难题的专用装备,精准适配城市复杂场景。

行业首款兆瓦级混动机场消防车(JX140HEV)是依托于徐工的混动新能源技术路线研发出的新产品。因为机场车辆对加速性能要求非常高,而目前我国的混动技术发展的比较好,在机场车辆上就大有作为,既可以解决纯电动车灭火时关于续航的焦虑,又可以在行驶的时候发挥新能源这种动力的优势。JX140HEV最大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兆瓦级,满载状态0-80km/h加速时间≤19s,最高车速≥125km/h,确保第一时间达到事故现场,另外还具有通过能力优、消防性能卓越、穿刺破拆能力强、操控智能安全等优势,是应对机场航空器、航空地面设施等火灾的精良装备。

此外,还有国内首款森林化学隔离带开辟消防车(HK50),由徐工与某消防研究所联合研发,通过高效喷洒化学阻燃剂实现林火隔离带快速开辟,具有绿色环保、机动安全、高效经济等特点,适用于城市乡镇与森林交界处、林缘居民点密集区等场景使用,为森林火灾防治提供了一种环境优好、作业安全、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行业首台无人驾驶涡扇炮消防车(PM100G2),配置双模式涡扇消防炮,具备无人驾驶至灭火点、车辆姿态自动就位、消防炮自动寻的灭火等功能,是全流程智能无人化作业的专用装备,为国家电网无人变电站灭火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作业安全、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行业首款纵深空间子母式正负压排烟消防车(PY10G2),是和某消防总队专门针对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综合体等密闭地下空间的火灾处置及排烟降温而联合研发,具有正负排烟、大功率照明、消防炮与细水雾灭火、侦检、应急供电等功能,该设备已联合消防救援队伍多次进行了地下车库、地铁站等场景实战演练,可实现推进式正压进攻、长距离管道定点排烟、抵近式灭火排烟处置,提升城市特殊场景火灾的处置能力。

就如徐工所言,这些新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进一步诠释了“大国重器”对技术创新的深刻理解。技术创新并非“高而大”的代名词,唯有以救援场景的真实需求为锚点,实现产品性能、适用性与可靠性的最优匹配,才能使每一项技术落地生根,确保每一个装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中国应急救援领域迈向“新质救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