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永杰
在9月27日开幕的“2025精益数字化创新大会”主论坛上,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联合制造企业编写的《2025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发展报告》(下称报告)隆重发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长范建林,爱波瑞集团副总裁许立红,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高楠,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创新部副总经理蒲文岚,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丁亚军,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核电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吉斌,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田长军,沈鼓集团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金娜等嘉宾齐聚台上,共同开启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报告对比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工业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多部门与各城市制造业政策措施,总结归纳出中国制造业实施精益数字化的现状、亮点、趋势与挑战,展示了典型企业成功案例,以此推进产业链研发、供应链安全、运营生产方式变革、装备创新等,向价值创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助力企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爱波瑞集团副总裁、精益管理专家许立红解读报告
爱波瑞集团副总裁、精益管理专家许立红在解读报告亮点时指出,今年报告将精益上升为“精益是智能制造的第一性原理”,以价值创造、全价值实现数字化与精益相互赋能。他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发展,已逐步迈入系统化、规模化和生态化新阶段,正经历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从局部优化迈向系统协同、从规模扩张迈向质效提升三大转变。
鉴于精益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报告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二是推动精益数字化技术创新;三是完善数据治理;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五是聚焦典型场景突破。
作为报告的特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指出,2024年,我就提出应把“精益”上升为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第一性原理”。这一观点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企业更应回归本源,从价值流出发,以精益思维夯实管理基础,以数字技术赋能业务流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亦为报告特邀顾问的朱森第认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过去十年间,制造企业以“精益为基、工艺为魂、网络为根、数据为本、集成为要”,在智能制造这一“五线谱”上,谱写出诸多动人歌曲和美丽乐章。精益数字化,正是这些歌曲和乐章的优美旋律和激越音符。
爱波瑞集团董事长、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创始人王洪艳认为,要实现更深层次、更实效果的精益数字化变革,首先要以卓越领导力统筹精益数字化转型,将其定位为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组织能力的长期管理变革而非单纯的速赢项目。其次要进行资源的合理调度,确保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投入。此外,还要建立与精益数字化变革适配的长效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墙、实现端到端的精益运营。更重要的是,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带头宣贯精益数字化理念,推动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文化落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