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其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菜篮子”的最新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北上广的生鲜蔬菜在供应地种植模式、追溯系统建设、政府监管三方面差异显著,直接表现为上海的蔬菜质量明显优于北京和广州。
2014年9月~12月之间,绿色和平除在主要产地追踪蔬菜并采集样品以外,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本地批发市场和便民菜场同样购买了蔬菜样品,样品总数共计133个。所有样品被送往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地区仅有一个样品超过国家农残标准;北京40%的样品含有5种以上农药残留,其中油麦菜、番茄、黄瓜的混合农残最为严重,北京市场上的油麦菜检出16种农药;广州34%样品农残超国家标准,芥菜苗上的农药高达17种,其中辛硫磷超标15.8倍,甲拌磷超标23倍;在广州市天河区棠下农贸市场购买的红豇豆检出氧乐果超标64倍,克百威超标26倍。
“‘菜篮子’的质量问题并不是测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表示,绿色和平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秋冬季蔬菜来源地走访发现,北京和广州供应地的蔬菜生产呈现明显的化学模式,尤其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严重依赖化学农药。在山东寿光、河北张北、广州增城的田间地头,时常可以看到大量被随意丢弃的药瓶、针管、药袋。
与北京、广州相比,上海近年来生态化改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上海农药使用强度年均下降6.38%,化肥下降4.84%。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对生态农业设施、物资进行了大量补贴和发放,以及对源头种植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上海的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到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而北京和广州无论是在源头管理,还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仍在探索和试点阶段。(曹雅丽)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