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再访:哈工程老师详解“纳米材料”入药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

作者: wz 发表时间:2018-11-23 15:3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由庆祝
    中国工业新闻网4月2日发表了题为《哈工程“纳米材料”入药获国际性重大突破》的文章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在微博和微信上转发,许多网站也进行了转载。4月3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再次联系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黄金老师。黄老师对中国工业报记者的职业敏感性和中国工业新闻网发稿速度称赞不已,并从学术角度上再次详细解释了“新型多功能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在靶向可控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主要研究内容方面,该项目首次运用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合成了NaYF4:Yb3+,Er3+@SiO2纤维状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材料的荧光和介孔功能一体化,并进一步深入验证了其生物相容性及细胞毒性;首次设计了新型(Mg2Al0.95Eu0.05)Fe-IBU(布洛芬)光磁功能化双层水滑石载药体系,实现了材料的光磁功能及层状结构一体化,建立了插层结构对药物分子的缓释行为模型;建立了微纳结构稀土氟化物的批量化微波和熔盐合成法,探讨了稀土和非稀土掺杂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开展了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独特的发现点方面,该项目设计了上转换荧光功能化纤维状介孔复合材料,揭示了其药物缓释性能受时间控制规律,发现了其在荧光监控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布洛芬插层磁性荧光水滑石材料的组装机理,揭示了其药物缓释性能受插层结构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其在磁靶向和荧光监控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利用微波法和熔盐法批量合成微纳结构稀土氟化物,发现调整掺杂离子种类和浓度可以实现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大范围调变。
    在发现点的科学价值方面,本项目创造性地设计了多孔纤维状上转换荧光纳米复合材料,其缓/控释研究对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提高缓释药物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创造性地实现了布洛芬插层磁性荧光水滑石体系的建立,其缓释研究为新型无机载体在疾病定位诊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缓释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实现了微纳结构稀土氟化物的批量合成,并通过调整掺杂离子种类和浓度实现了荧光强度和颜色调变,为解决实际应用中该类材料荧光强度低的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wz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