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近日召开。91岁高龄的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化工学会荣誉理事闵恩泽院士为大会发来了贺信。来自海内外及全国化工学术、科技、产业界的16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两大矛盾尤为突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有两大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当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在加快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安全、环保、绿色、循环发展,已成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
李寿生强调,挑战中存希望,化工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需更加深刻认识实现创新驱动的时代责任,弘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锐意创新的精神,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将自身工作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加快实现化工行业艰巨而复杂的战略转型,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介绍了本届化工学会年会的总体情况。他表示,今年年会参会人员突破了1600人,收录论文近800篇,大会进一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议题前沿,成果丰富,体现了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是学术、科技、产业界的共同盛会。
大会特邀的四篇学术报告体现了化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议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韦潜光作了题为《全球化学工程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峰教授作了题为“化工反应强化的理论挑战与工业实践”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教授围绕离子液体与绿色工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骆广生教授围绕微化工技术:面向中国制造2050等主题作了精彩汇报。
与此同时,大会设立了13个专题分会场,进行了330篇学术汇报,主题涵盖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催化剂、橡塑助剂与功能新材料、生物化工、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材料、离子液体、化工过程安全、储能科学、介尺度机制、磷矿/磷肥及磷化工、纳米材料、混合技术等众多领域。
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王春法表示,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多行业、多品种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改进生产工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工业原材料、巩固国防、发展尖端科学技术、改进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化学工业同其他基础产业一样,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使命。作为一个知识与资金双重密集的产业部门,化工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化工科技的有力支撑,化工科技的创新发展又离不开学术交流的滋润和推动。
王春法对我国化工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他表示,化工科技工作者应自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重大化工科技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结合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探讨、平等交流、理性质疑,力争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把最新的理论观点、科学判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真知卓见,为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