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胶囊的再次曝光,让公众对药品行业的信心跌倒了冰点,尽管有专家说,如果一天吃少量胶囊,也不会吃掉多少铬,造成不了很大的危害。
卫生部负责人也表示,“对我国药品、企业家诚信和医药卫生事业要有信心。”从报道来看,这种信心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国家药监局正在抓这个事”;另一个则是认为“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未必能让公众放心,也未必能提升因问题胶囊等药品事件挫伤的公众信心指数。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虽说问题胶囊事件令百姓颇有怨言,却又不知道该埋怨谁。埋怨黑心企业吧,有人说,问题胶囊的出现并不奇怪,因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是不得已而为之;埋怨监管部门吧,每次出了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那么多的企业,能监管得过来吗?埋怨法律吧,似乎也不对,中国有关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也很健全;埋怨政府更不应该,政府哪一次不是旗帜鲜明站在老百姓这边呢?
人们找不到埋怨对象,由此看来,这并非一个单纯的事件,也并非单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需要多部门联手合作、齐抓共管。因此上述企业、行业监管部门、法律部门、政府等都有责任来维护市场秩序,共同提振百姓信心。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强调行业自律、监管有力、法律严肃、政府廉洁,并真正打破各种壁垒,真正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药品市场,让百姓放心并重拾信心。
记者接触过一些制药企业,他们在宣传和标榜自己时,常常会虔诚地说:“制药就是制良心。”但愿他们能真正做到,也希望所有的制药企业都能够以此为座右铭,时刻牢记“良心”二字。
作为监管部门,也不能太相信制药企业的“良心”,而是要严格监管。对黑心企业,更不能绕着走,要敢于硬碰硬。
对于执法者来说,面对黑心企业要无情执法,如果在法律面前不讲平等,甚至让金钱和权力大于法,那么,一些利益集团就会知法犯法,甚至丧心病狂。如此,法律就无尊严可言。
另外,地方政府官员要廉洁,要有科学的政绩观,不能为了一时一地一己的政绩,而千方百计为黑心企业充当保护伞,甚至同流合污。 (金国军 执笔)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