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多轮暴雨洪涝灾害袭击,灾害过程来势迅猛、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截至7月15日9时,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灾害各主要统计指标均偏大,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倍,倒塌房屋偏多近五成。
本报记者选取受灾情况较为严重的江西、福建等地进行了采访,发现遭受水灾较为严重的地区,水泥销量急剧减少,交通阻塞使水泥运输成为很大问题。但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部分地区水情的减缓,灾后重建水泥需求量将大幅反弹。
连续降雨需求减少
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冲落了水泥需求量,并且水灾阻塞了交通,使水泥运输成为很大问题。
近期江西持续降雨,受灾人员达到15万之多,这成为江西省“50年一遇最大洪水”。灾害期间江西省内水泥销量不到往日销量的一半。
江西南方水泥总经理助理丁建军在电话中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以来江西一个月至少要半个月下雨,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对水泥的需求自然有所减少。”
需求减少,使6月江西省标号32.5的水泥价格一度低至240元/吨,销售量仅为往日的一半。随着近日水情有所减缓,水泥销量逐渐恢复。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水泥价格已经回升至270元/吨,与往年持平。
受灾同样较重的福建地区,与江西相同,强降雨使得工程施工受阻,水泥需求进入短暂疲软期。由于强降雨导致泥石流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政府限制了采砂,从而导致搅拌站进行正常混凝土搅拌受到一定影响。福建水泥受灾程度比较大,地处顺昌、永安三个水泥生产厂和安砂在建项目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影响。福州台泥销售人员称,福建省水泥价格还较为稳定,但销量在这段时间内下降了20%。
据了解,广东水泥企业因为降雨的影响销量减少了3成左右,5月份以来的间断性降雨使得各水泥企业库存不断增加。价格方面暂时比较稳定,但由于广西入粤的水泥量较大,且由于运费低廉水泥到位价格要低于广东境内平均价格。尽管广东境内水泥企业联合“护价”,但广西入粤水泥价格仍不能和粤内水泥价格保持平衡。据悉,双方目前仍在就价格问题沟通协商。
今年以来的降雨,使得广西地区大企业水泥销量下降了10%~20%,华润水泥目前库存较低,因此价格仍可保持;海螺水泥相对库存较高,但由于海螺华东地区利润空间较小,华南是其高利润区,且海螺价位稍低,因此价格也会保持相对稳定。一些小企业由于市场主要在于农村,农忙和雨季使得小企业的水泥价格有所下降。
灾后重建反弹可期
“目前水情得到缓解,但又赶上了农忙季节。来工地打工的青年劳动力要回家收割,影响了部分工程的恢复。市场真正的恢复,大概在8月份。”丁健均表示,“江西下半年开工的高铁项目对水泥需求大概是300万~400万吨,下半年江西的市场情况应该是不错的。”
江西省大多数基础项目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并且前段因暴雨而落下的进度也要补上,灾后重建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市场需求将有报复性反弹。
江西万年水泥厂副厂长周绍良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天是晴天,变化很明显,水泥厂的销量已经恢复到往常的80%,并且没有库存。”
本报记者获悉,江西省几家主要水泥企业正在酝酿提价。
随着部分地区水情的缓解,灾后重建对于建材的强劲需求将逐渐显现。
暴雨导致多处公路、铁路受损,短期内水泥运输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过后的路段和建筑维修以及洪涝灾害之后抗洪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坝的建设和维修都会带来一定的水泥需求增量。
华泰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朱勤认为,短期看,汛情给水泥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预计今年二季度水泥行业的业绩会比往年差一些,不过到了三四季度应该就会恢复了,一方面是原来的需求出现恢复,另一方面灾后重建会使得需求增多。
广发华福证券的雷震也认为,短期内重点关注的板块主要是水泥、水利等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直接相关的板块。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