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消费者在礼品清单上将一些包装精美、价格高于国内商品几倍的进口食品纳入选择对象。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市场同一款畅销食品的价格有的竟相差一半。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商家看重进口食品丰厚利润,通过非法渠道、仿冒制假等手段进入该领域,导致目前进口食品的价格参差不齐。
进口食品需防假冒伪劣
在进口食品超市,来自欧美、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休闲食品比比皆是。与国产食品相比,进口食品更加注重包装,设计也较为精美。超市导购人员表示,自从店内精心布置出节日氛围,并且不少商品推出优惠大礼包后,进口食品的购买量增加了三至四成。
“进口休闲食品一般都有固定客户群,大多是白领等精英人士购买,他们通常选购固定的品牌,如欧洲糖果、瑞士巧克力、泰国榴莲干、意大利面等很受消费者追捧。”
而与超市高价进口食品相对应的是一些小店铺中的进口食品,价格比超市便宜50%左右。针对这一现象颇具实力的韩国食品经销商、佛山街大商精品进口食品专营店负责人张先生表示,进口食品的销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打开的。据介绍,随着进口食品的关税进一步下调,成本降低,进口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提升,但质量监管还没有跟上。“通常进入正规超市的进口食品要加价100%销售,在行业内加价30%可达利润平衡点。价格过于便宜的则有可能是走私或者国内工厂代加工生产,也就是假货。”
专业人士指出,识别进口食品的真伪可从看条形码、中文标签和卫生证书三方面来区分。原装进口食品和国内分装进口食品,可根据条形码来辨别。国内生产的食品,包括国内分装进口食品,条形码均为“69”开头;而原装进口食品,则为其他数字开头,如美国进口食品,条形码为“00”开头。消费者在选择进口食品时,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可以说,该证书就像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另外,一批进口食品从国外发货到进入国内店铺销售,最短也要三个月时间,如果看到生产日期在三个月之内,这很可能有问题。
保健食品选对适合的
春节将至,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他们在外面辛苦了一整年,过年给爸妈带些保健品是大家惯常做法。但是,在保健品横行的今天,如何选择和辨别,成了大难题。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不要盲目相信保健食品包治百病的说明,那是不可能的。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虽然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其本质仍然是食品。
专业人士指出,如果服用保健品时,还在吃一些药物的话,就应注意了保健品可能会与药物相“冲突”,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造成危险。比如,银杏和某些止痛药合用可能引起脑出血,和利尿剂合用会使血压上升;吃洋地黄等强心药时,同时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吃含钙、镁等抗溃疡药的人,过量补充含维生素D的保健品后,会引起高钙血症或高镁血症。建议心、肝、肾有问题的人服用保健品前最好先和医生讨论。
此外,除营养补充剂类的产品外,保健食品不要食用时间过长,而且要注意观察服用效果,症状改善即可停止服用。选择保健品的建议:购买保健品,最好分三步走。首先,认准食品外包装上专门印有的“保健食品标识”(蓝色草帽形状,俗称蓝帽子),其下方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识方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年)第××号。
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国食健字,进口产品是国食健(进)字或卫食健(进)字。
其次,仔细参看产品包装上的说明书,确定产品保健功能。绝大多数保健食品中都只有1~2种保健功能,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产品很少,所以对声称包治百病、功能很多的保健品要小心选购。
再其次,根据实际需要“量体裁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上注明了一些不适宜人群或禁忌。特别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儿童及孕妇,更要谨慎选择,必要时可征求医生的意见。
链接
保健品的种类
了解保健品,首先得知道它的分类。目前市场上保健品有很多种,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们分为四类:
第一类:营养型,比如蜂王浆、花粉、维生素、葡萄糖等。这类产品对人体有营养补充作用,它们只为增加营养所需,并没有确切的功效。
第二类:强化型,比如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对身体缺什么补什么,但不能防止流失,过度服用对身体有害。其特点是:补了以后明显见效,症状改善。但如果一段时间不吃,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第三类:功能型,如深海鱼油、甲壳素、卵磷脂等。它针对我们身体内的某个器官进行调节,但也有缺点,就是功能单一,过度服用有依赖性。
第四类:机能因子型,主要为食用菌、番茄红素、茶多酚等。这类保健品多数由天然生物所提取,并制成复方制品,具有高提纯度,拥有前三者的所有功能,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保健作用。
所以,消费者在选用保健食品时要看清标识、辨别真假,同时也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己或要送礼的对象,避免盲目消费。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