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做创新“大脑”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11-26 15:24
分享到:
做创新“大脑”    简 历:  张昆华,1963年生,高级技师,1981年进昆明卷烟厂工作,先后从事MAK8R、MAK-95卷烟机、PROTOS70卷烟机、FOCKE350S包装机的维修工作,现任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生产二部六车间机电修理组组长。  
  在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提到生产二部六车间机电修理组组长张昆华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30年里,他刻苦钻研机械理论知识和设备维修技术,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机械理论知识、维修技能不懈的积累和探索,成为昆烟乃至整个集团唯一精通烟草卷烟机和包装机维修的高级技师,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红云红河集团一颗耀眼的技术创新明星。
  本职工作就是事业
  “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事业”,张昆华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观。他始终坚信事业不是成功者的专利,它也属于每一位普通职工。1981年进昆明卷烟厂当学徒工,他就把自己定位为技术工人。他说:“当工人就得学技术、有本领,没技术怎么混?”从入厂的那天起,爱学习、勤思考、肯钻研、性格内敛含蓄的张昆华,通过自学和不断地实践、总结、历练,如今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专家型工人。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技术型工人,张昆华没有满足于只是维修设备、排除故障。他从“新中国”卷烟机的操作入手,先后从事MAK8R、MAK-95卷烟机、PROTOS70卷烟机、FOCKE350S包装机的维修工作。他针对设备原有的不足和缺点,大胆创新,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改造。在卷包生产环节,过去的进口机器一箱只能装50条卷烟,无法满足客户25条/箱的需要。张昆华为此精心研究,使经过改进的进口机器可以在25条/箱和50条/箱间切换。仅这一项技术革新,为企业节约成本400多万元。
  干一行精一行
  2008年年底,为确保红云红河集团确定的“4122”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昆明卷烟厂组织实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广、难度最大、时间最短的设备搬迁整合工作。从2008年底到2009年3月,张昆华作为设备搬迁的技术骨干和专项负责人,放弃了元旦和春节长假,带领车间修理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对设备进行对接、修复、调校,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了卷烟设备正常投入使用。
  设备投产后,张昆华还根据生产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设备重新进行了精度的调校和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烟支的质量问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车间成为设备搬迁整合后生产样板车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带一行”,张昆华依靠自己的坚持不懈和执著追求,成为一名深受企业及职工信任和肯定的专家型工人。2004年,他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职工创新能手、全国烟草技术能手;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PROTOS卷烟机维修状元称号;2006年被授予云南省中烟工业公司首届劳动模范和云南省首届云岭优秀职工荣誉称号,并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2008年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