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祥云:食醋产业发展仍要转变观念持续创新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11-26 15:23
分享到:
    在中国食醋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调味品协会食醋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针对我国食醋产业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关注:
  一、关于山西醋业发展的观点。2002年,在山西召开全国食醋产业发展会议时提出,“食醋行业要转变观念、转变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的观点,至今仍不过时。这需要发挥企业家和行业管理者的智慧和才能不断完善。而不能通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介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二、宏观经济数据的启示。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最近发布的2012年企业500强数据显示(其中国有企业占62%,民营企业占38%):310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是611.7万亿元,190家民营企业的资产总额是13.4万亿元。我认为对些数字分析意义不大,因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小企业,而国有企业大部分都是大企业。比如调味品产业,最大的海天产值在50亿~60亿元,双汇产值在200亿元,而日本的龟甲万产值在60亿美元。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调味品在食品工业里面是“小行业、小字辈”。可以分析的是:从统计数字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1.8%,民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2.23%,说明我们的企业现在不是缺钱,而是缺利润。前几年,我在研究国企问题时有个对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都在3%以上,现在下降到这个水平,但民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仍然高出国有企业将近0.5%。以上数据主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现在我们的企业确实赚不到钱。企业资产投入赚的钱比银行利息还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也在日益增大,这是事实。第二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偏低,国企的效益要低于民企,希望引起企业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予以重视。
  三、食醋产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处理好传统产品、传统文化和现代营销与传播的关系。从最早太原的“马道坡”醋文化园到现在的“老西醋产业园”,主打山西醋文化,主要保持传统工艺,保留产品特色,弘扬山西醋文化,不在量上做文章,重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生产、规模效益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食醋企业要在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的产量有10万吨,合资方希望通过投资让你达到50万吨的规模,但是由于市场调查研究不充分事与愿违,扩张目标没能实现导致投资失败、企业受损,这是需要大家引以为戒的。因此,企业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认为这两种模式可以不分伯仲、并驾齐驱得以发展。有的成功企业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广东的“天地一号”是做醋饮料的,我们的好多醋厂都在生产醋饮料,但是思路和方法不对,用做传统食醋的思路和方法做醋饮料,结果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天地一号”去年销量10万吨、销售10亿元,占广东80%的市场,全国40%的市场,最近经过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注资2.4亿元,下一步产值计划达到40亿元,有望超过饮料行业汇源的规模。由此可见,发酵型饮料的营销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食醋营销。再其次、要处理好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管理的关系。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企业生产的管理与终端产品的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有时候会将生产管理的问题当成终端产品管理的问题去讨论,有时候把政府或者行业管理的内容放到生产管理中去讨论,这都是认识和管理方法上的误区。比如有的人讲到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协会应该重点研究终端产品的检测。我认为,这不应是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大家往往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将问题归结于检测标准,三聚氰胺出来了说三聚氰胺检测标准没有,地沟油出来了说地沟油检测标准没有。然后,就动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搞检测标准,以为有了检测标准,食品安全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是错了。我最近发表的题为《食品安全应该管什么?管不了什么?》的文章中就明确提出,食品安全问题属于行政管理的序列,政府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应该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否则就是失职。
  四、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关于企业联合,我认为企业联合是好事,但是不能够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所有的企业联合都是建立在产权明晰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一个是准入的问题,不要以为你在别的行业赚了钱,看到这个行业遍地是黄金就往里面投,如果你不了解行业的情况,很可能血本无归。目前调味品行业区域生产需要调整,但是总体上讲趋于饱和。
  从改革开放之日起调味品行业的企业联合和行业整合就已开始,比如从江苏恒顺集团上市开始,包括生产鸡粉的佳隆,生产酱油的加加和生产榨菜的乌江都已上市,下一步即将上市的还有海天、珠江桥等这些企业都是经历联合或者整合的模式发展壮大的。切忌贪大求洋,崇洋媚外,更不要希望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重组。
  (2)关于标准。针对食醋标准我有以下观点:现在的食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原产地标准都有。总体上讲,目前调味品行业的标准是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和能够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不降低原来的指标。山西醋原产地标准中规定老陈醋不加防腐剂,这是原产地标准和企业的承诺,必须做到。但加防腐剂是国家允许的,在食醋中不加防腐剂并不是比加了防腐剂高人一等。企业在宣传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自吹自擂。最近,我国食品行业的著名专家孙宝国院士就不主张企业在食品标签上标示:“本产品不添加、不含某某物质的宣示”。
  (3)关于公益性的宣传。一些企业家提出来的食醋行业的公益性宣传,我认为可以尝试,现在协会在推广的铁强化酱油,每周的中国食品报都有专版进行宣传。当然,一些合理的媒体宣传对行业的发展也有些好处,但不能过分炒作。调味品作用还是在调味,而不是补充营养。当然,对产品功能的宣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关于行业管理。协会要做好行业管理,做好数据统计。目前,总体上讲全国300万吨食醋,但我认为统计不确切。水塔、紫林加东湖在30万吨左右,在清徐县还有10多个1万吨的厂家;再加上其他小企业,充其量在50万吨差不多。
  最后,笔者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消费的上台阶,国内调味品正处在升级换代中,这也是一种调结构———上档次、上品种、上质量,当然价格也会上去,这是目前国内整个食品产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十二五”期间仍然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调味品工业既面临机遇,也得接受挑战;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提高食品工业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全国品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将是企业必须解答的问题,也是难题。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