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十余年之久,车险费率的市场化大门终于被改革的洪流撞开了。从今年4月起,车险改革方案已经正式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和青岛6省市试点,车险公司自主定价权范围将随着费改的推进而随之加大。原来商业车险最低7折的优惠限制将打破,而“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问题也有望解决。这种市场化竞争给了车主更大的选择权,将倒逼车险市场向粗放竞争和精细化耕作转变;保险企业真刀真枪的拼价格、拼服务的时代正在到来。
此次车险费率市场化之后,到底会带来哪些变化?多位车险行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费改力度颇大,整体超预期。商业车险保费由“基准保费”、“基准附加费用”以及“费率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基准保费”相对固定,且至少占整个保费的一半。“基准附加费用”和“费率调整系数”,这两部分今后将由各险企自行测算确定,今后车险定价依据随车、随人的风险模式将更为突出。因此,未来各家公司车险费率会更加个性化,也更为依赖风险模型。
在车险费率改革之际,多个车险互联网比价平台近日也悄然运行。分析人士推断,各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一场“价格战”。
但从保监会当前通报的口径看,此次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持总体保费率的稳定。也就是说,单纯的价格战竞争在监管层面至少是不鼓励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费率改革或将带来一场汽车保险市场的洗牌,事实上,车险费率化改革初期可能会造成市场竞争加剧、带来一个阵痛期。大公司经验丰富,客户多,在定价方面将拥有主动权。从中长期来看,车险费改利好大型险企。自主定价后,大型险企综合优势更为突出,市场集中度将提升。目前,老三家人保、平安和太保仍占据车险市场大半江山,而绝大多数中小险企合计市场份额不足20%,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小公司将逐渐走向被“边缘化”。因此,车险的改革更有利于行业的集中,几家大保险公司的竞争也将更激烈。
(李永钧)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