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大学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7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为稳定经济增长,依靠信贷扩张使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依然无法弥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
一方面,高企的非金融类企业的债务负担抑制了新增投资需求的扩大;另一方面,信贷资源却被过度集中地配置在房地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偏向国有企业,加上各种投资壁垒的存在,导致了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假定今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前提下,2017年民间投资增速快速反弹的可能性较低。
对此,报告认为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应当是2017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无独有偶,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民建中央也呼吁尽快提振民企投资信心,以此应对民间投资下行压力。
加快资本市场化改革 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研究表明,当前随着制造业过剩产能的消化,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进程也开始启动。其中,民间投资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不可忽略。如果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迷,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并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我国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满足民间投资的需求。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化解企业债务高企的风险。现阶段,企业债务负担已成为抑制企业新增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随着PPI的逐步回升,企业实际债务负担将有所减轻。宏观政策应利用好这一时机,帮助企业化解债务风险。
报告指出,2016年民营经济国内投资增速的大幅度下滑,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预计2017~2018年,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如要实现6.5%左右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发力,提供超过20%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同时需要国有部门的更多投资。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国企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债务风险上升,去杠杆任务仍然繁重的情况下,要继续依靠政府及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而保增长,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它将进一步扭曲国民经济结构,降低投资效率,造成潜在的增长拖累。与此同时,超高速的民营经济对外投资增长,也造成了本币汇率稳定、外部经济平衡的额外负担。因此,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尽快恢复民营经济的国内投资增速,实现民营经济国内投资与对外投资的平衡,是2017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推动当前国民经济其他多种矛盾的化解。
从政策而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营投资增速回升,有利于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些凸出的矛盾,也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相关部门需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侧重点逐步转向降成本、补短板。降成本,关键是“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补短板“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因此,应当逐步地将工作重点转向降成本、补短板,通过降制度性交易成本,补制度短板,促进民营经济扩大国内投资,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降杠杆,参与第三产业中管制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补发展短板。
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民建中央看来,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的主因,是受国外市场疲软出口不振,国内产能过剩挤压实体投资回报率,公共投资“挤出效应”逐渐显现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此民建中央建议,一是我国应当引导民间投资转型升级,扭转“脱实向虚”态势,提升民企转型能力,让民企“能投资”。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过剩产能退出,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打造,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优质企业和“高精尖”项目集聚和流转。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领域、新模式,把推进新兴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企业转型的新契机。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激发民企投资活力。
二是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增强政府和国企投资的引导“协同效应”,防止对民间投资“挤出效应”,让民企“有空间投”。放宽市场准入,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消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民间投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最大限度的为民间资本腾出投资空间。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增强政府和国企投资的引导协同效应,大力推广PPP模式,发挥政府资本的引导放大效应和民间资本的灵活、创新优势,形成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合力。
三是调整金融结构,形成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使民间投资“有钱可投”。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培育更多的金融主体,完善多层次“门当户对”的间接融资体系。创新贷款抵押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订单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规范融资中评估、审计、保险等金融中介服务收费,构建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降低融资担保成本。推进政府引导基金与民间资金共同承担风险,培育以天使、风投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主的多层次的直接投资体系。稳步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股权众筹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极力减少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四是组合出拳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使民企“想投资”。适度调整企业“五险一金”支出,合理控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改革税收体制,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规范和清理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存贷款利差。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用气、用电价格。防止在财政下行过程中征收“过头税”,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是完善产权制度,政府诚实守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投资环境。维护政策的连贯性和确定性,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鼓励民企“长期投资”,让民间投资“活水”涌流。
作者:zj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