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中国已连续18年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
为帮助我国企业全面了解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环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贸易壁垒应对能力,商务部日前发布了《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商务部自从2003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12期年度贸易投资报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报告》着重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13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管理体制及措施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可能对我国对外贸易投资产生的壁垒,评估其贸易投资环境。2013年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约占我国外贸总额的55%;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列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成众“矢”之的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603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1950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去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7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71亿美元。
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但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日益抬头。据世贸组织统计,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全球新增407项贸易限制措施,较上一报告期增加99项。中国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1起、反补贴案件14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我输美产品遭遇337调查19起。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卫生检疫标准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也不断增多。
《报告》认为,总体来看,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沈丹阳表示,《报告》旨在帮助我国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全面了解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投资环境,客观认识和掌握国际市场环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贸易壁垒应对能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
欧盟:绿色贸易壁垒高筑
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超过559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针对欧盟的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特别提醒,《欧盟玩具安全指令》、《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假冒药品指令》以及《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等一系列指令正式生效,大幅提高了相关出口企业的生产和检测成本,也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生态纺织品标准100》为例,该标准自201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生态纺织品标签,用以检测纺织和成衣制品在影响人体健康方面的指标。“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整个制造的生态链条中都要环保。与旧版本相比,新标准针对适用的测试项目、限量值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扩充,提高了纺织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该标准已经达到了食品生产的要求。
再如,2013年3月3日,欧盟《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正式生效,明确了将木材和木制品投放市场的进口商的义务。该指令要求今后出口欧盟的木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所有厂商,都必须获得FSC(森林认证)的“身份证”,即必须提交木材来源地、国家及森林、木材体积和重量、原木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等证明木材来源合法性的基本资料。对进入欧盟市场的木材制品的第一个订(供)货人实行“尽责调查”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来源于“非法采伐”木材制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风险。
此外,欧盟还决定进行贸易救济体系改革,计划赋予欧委会在发现产业遭受到报复威胁时,可以依职权主动发起调查保护盟内产业,并考虑放弃“低税原则”。
美国:推行“出口倍增计划”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和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5210亿美元,同比增长7.5%;中国主要对美出口便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无绳电话机及其部件、鞋靴和服装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大豆、飞机等航空器、集成电路、铜废碎料等。
关于赴美贸易投资风险,《报告》指出,美国通过对外强化出口融资项目支持和加大出口融资力度,对内强化出口促进机构及其职能,推进“国家出口倡议”。此外,目前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仍遭遇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电信行业的国家安全审查有日益严格的趋势。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国家出口倡议”,也称出口倍增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将美国货物和服务总额从2009年的1.57万亿美元倍增至2014年的3.14万亿美元,为此,奥巴马政府不断强化出口促进机构及其职能,广泛开展出口促进活动,成立了出口促进内阁和“商业倡导”跨部门协调小组,并加强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的职能。
同时,美国政府也在强化出口融资项目支持,加大出口融资力度,提高融资便利化。例如,美国联邦政府通常提供出口发展和营运资本融资、设施发展融资、国际买方融资和投资项目融资等4种不同类型的融资项目。目前,美国的出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出口促进、出口管制、贸易救济以及337调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进入实质性文本谈判阶段,如双方能达成协定,将对两国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透明和有预期的投资环境。
日本:高关税现象盛行
在亚洲,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3125.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1502.8亿美元,自日本进口1622.8亿美元。
《报告》指出,日本的高关税壁垒现象十分普遍。2012年,日本仍对部分农产品、加工产品、皮革制品和鞋类、部分服装等征收较高的关税。例如毛皮外套20%,鞋类30%或每双4300日元,床上用品10.9%,饼干25%,香烟29.8%、生鲜苹果17%等。
在日本的普惠制关税中,农产品关税一直较高,日本对农产品的最惠国简单平均关税为17.8%,远远高于非农产品3.7%的简单平均关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日本给予的普惠制关税待遇,但实际上日本将许多农产品(如大米、肉类、鱼类、乳制品、粮食制品等)和部分工业品(如纺织品、服装、皮革及皮革制品、皮鞋等)排除在普惠制适用范围之外,而这些产品恰恰是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
不仅如此,日本还对部分产品依加工深度按关税升级原则设定了不同的关税。农产品、纺织品、木制品都存在这一情况。比如天然奶酪关税为22.4%,加工奶酪关税40%;对咖啡免税,对咖啡加工品征收25%的关税;棉织物5.6%,棉制服装10.9%。部分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制成品的税率差过大,削弱了中国相关半成品或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优势。
此外,与2012年相比,2013年日本还下调了7项关税配额产品的配额数量,导致配额外的一般进口数量减少。尽管日本与多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多双边贸易协定,但仍在这些协定中限制部分农产品和皮革、皮鞋等工业品的进口。这些产品也被排除在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使用的普惠税制的范围之外。并且,配额内进口部分往往对品种、价格、国别、用途等均有限制。
《报告》呼吁,日本应该提高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的透明度。据介绍,日本关税配额管理程序复杂,配额的分配主要根据国内供需情况,如进口数量、国产数量、消费情况、上年度产品单价等因素来决定。分配方式上某些产品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当年未用尽配额也不会顺延至下一期。在公布配额分配结果时,仅公布获得配额的企业名单,但不标明各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致使配额申请人无法通过横向比较来评估分配结果的公正性。中国希望日本提高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的透明度。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