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原创 发表时间:2025-11-04 08:4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全会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十五五”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三农’的部署兼具系统性与靶向性,紧扣农业强国建设核心目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根基所在,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物质保障;和美乡村建设兼顾现代生活便利与乡土韵味,让乡村宜居更宜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覆盖‘三农’发展多重战略维度,从基础支撑、实施手段到目标导向层层凸显农业强国建设效能。三者协同联动,为‘十五五’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坚实动力。”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第三方评估中心副主任肖玉琴向中国工业报记者分析。

推动农业结构升级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农业工作的重大部署,农业农村部已明确“十五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四大核心任务,聚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防止规模性返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及释放农村改革活力。市场机构分析认为,未来政策将集中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与农民增收,并加速在智能农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各项战略任务的政策内涵、举措要求和工作重点,研究谋划“十五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第三,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第四,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成果。

记者获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高质量推进“十五五”农业农村系列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抓好秋冬农业生产,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范化解农业农村领域风险,确保全年和“十四五”任务圆满收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农业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引发强烈反响。

保城期货认为,在“三农”方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到了“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与民生保障方面的要求相呼应。据其预测,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将继续上升,农业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趋势逐渐显现,应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保障农民收入水平有机结合。

中银国际预计,“十五五”期间,有望继续强化农产品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调机制,稳定粮食收购价格,推进猪肉等养殖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完善食品质量评价体系和安全标准。

粮食是未来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研报显示,粮食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与生存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趋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同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在种子等领域还面临“卡脖子”风险。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结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预计未来政策将从强化供应保障、完善经营体系、提高技术水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月29日,国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五届七次理事会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会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十五五”重大科技突破方向。

在农业领域,陈学东认为,新型农业机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五五”时期,新型农业机械突破方向可集中在大型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地专用装备,包括新型高效拖拉机、主粮作物生产装备、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大型高速插秧机等。

“我们应努力突破丘陵山地农机、智能农机关键机具和核心部件,包括动力换挡变速器、无极变速器、精密排种器、高密度打包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变量施药系统等;突破专用传感器、基础操控软件,以及对象识别、路径规划等算法模型,显著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陈学东建议。

打造现代农业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强国重点任务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正围绕两大重点扎实推进:一方面,以打造“五强”农业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与经营体系;另一方面,须臾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通过提升监测帮扶、抓牢产业就业等四项举措,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十五五”时期农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强农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表示,“十四五”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扎实有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要以“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为根本遵循,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

韩俊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分品种分区域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第二,要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力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第三,要持续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韧性,补上农业防灾减灾短板,提升农产品预冷烘干、贮藏保鲜等能力,优化市场调控和预期引导。

第四,要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方位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老百姓餐桌。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这5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在近日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表示。

记者获悉,上半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农业农村部也组织了蹲点调研,发现还不同程度存在帮扶产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发展后劲不足等一些问题,返贫致贫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须臾不可放松。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抓好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的基础上,聚焦四方面发力,确保过渡期圆满收官。”麦尔丹·木盖提透露。

提升监测帮扶质效。强化大数据分析预警,畅通农户自主申报途径,简化监测识别程序,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指导地方健全帮扶政策“工具箱”,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抓牢产业就业帮扶。指导脱贫地区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全环节带农增收。加强脱贫人口订单培训、定向输送和劳务协作,着力稳住务工规模、提升就业质量。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倾斜支持。

提高协作帮扶实效。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动员“四支力量”作用,持续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效、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

优化完善帮扶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