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创新催生新动能——今年前9个月,辽宁机场集团利润总额同口径较上年增长25.2%!
近年来,辽宁机场集团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主线,聚焦民航业重要战略产业定位,充分发挥省属企业振兴龙头作用,努力当好辽宁全面振兴的开路先锋。
以枢纽建设为目标,在重塑辽沈航空市场新生态中焕新提速
实施营销模式改革。联合14家驻沈航司搭建沈阳航空市场合作发展平台,携手40家旅游企业及OTA平台推介航线航班。积极与各航司开展总部级会商,推动南航优化暑运直飞航线比例96.7%,开发“空铁联运”产品,东航国产大飞机C919在沈常态化运营,海航宽体机投入数量增长1.7倍,成都航旺季升级A321机型运营。截至9月底,沈阳机场高峰过夜运力达83架,宽体机投放达2453架次。
织密客运航线网络。强化提升干线执行率,“沈沪”“沈蓉”“沈深”“沈青”4大快线高峰日航班量分别达26、19、14、14班,西安、杭州等15条重点航线日航班量突破10班以上。加快恢复国际市场。截至9月底,沈阳机场运营航线208条(国内188条、国际20条),通达航点115个(国内95个、国际20个);完成航班起降12.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910.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5.0%,均排名东北第一。
巩固货运龙头地位。外拓市场,推动顺丰全货机运量提升,在沈市场份额达15.9%,引进京东货运公司,新开迈阿密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先清关后入场”陆空联运模式纳入全省多式联运建设试点。沈阳机场整体货邮量始终保持在东北地区领先位置,占比达33%。内加压力,加快空港物流公司市场化转型,成功迈出自主经营第一步。积极推进南航、海航、川航等主要航司销售代理资质认证,真正把“渠道”和“客户”攥在自己手里;探索开辟差异化服务新的增长点,“河蟹季”专项机制、松茸“鲜速达”等特色化项目体现市场竞争力。
以价值创造为根本,在激发企业经营管理新活力中双向发力
拓展非航经营收入。实施广告、商业、换乘、商旅等4大非航经营板块市场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改革试点,重构经营业绩指标体系,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推动非航板块破局起势,全年利润总额较年初预算增加1000万元。
推动降本增效工程。今年以来,实施沈阳机场APU替代设备保障业务外包管理模式,收入同比增加560余万元;拓展丹东机场非航业务,增加研学收入;取消朝阳机场机上清洁、候机楼保洁等业务外包,压缩运营成本……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管理成本。
以客户视角为导向,在展现“第一眼辽宁”新形象中创新求变
提升真情服务品质。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沈阳机场获评2024年度全国千万级“服务质量优秀机场”称号。把握高品质服务要素。启动“民航服务提振消费年”主题活动,推广首问首见负责制,建立晚到旅客应急保障机制,高质量完成省市重大活动保障,打造有温度的航空出行生态。升级高品质服务场景。升级启用沈阳机场出租车蓄车区及网约车乘降区,新增“司机之家”卫生间、休息座椅、饮水机等服务设施,助力城市窗口形象提升。推进登机口人脸识别自助登机系统建设等智慧化服务项目。持续开展“我是雷锋·宠客(qiě)行动”,出台25项服务和优惠举措,打造“旗装格格”“花袄装饰”等服务亮点。
加快人文机场建设。联合省公共文化中心携手构建“大门户”+“大文化”的“辽宁模式”,展现“第一眼辽宁”深刻印象。
在沈阳机场隆重推出“千里共辽宁·文润桃仙情”暑运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有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与机场服务软实力。“文化机场”氛围浓厚。建设“辽宁美术馆桃仙分馆”,搭建展示辽宁文化自信的空中窗口。联名推出以辽博馆藏《石榴樽》等文物精品IP冠名的13辆国宝主题涂装摆渡车,重拳打造文化体验移动展厅。“活力机场”魅力凸显。邀请省级专业院团、群众艺术团体及流量团队组合成功举办10场文艺演出和2场非遗展演,赢得广大旅客的广泛赞誉。设立辽宁省图书馆“瀑布书流”文化驿站,打造“印象辽宁”文化艺术长廊,加大辽宁文创产品热销力度,助力打造机场非航经营增长点。
国企担当,冲锋在前。辽宁机场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发展大局,展现了“顶梁柱”和“压舱石”的责任担当。所辖沈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提升至21位,年运输起降、货邮吞吐量连续多年领跑东北地区。2024年,集团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今年1—9月,集团利润总额同口径较上年增长25.2%,在全省奋力率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不断深化“民航实践”,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阿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