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国建设的必然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国家标准为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作为中交集团全城市业务领军企业,中交城投始终走在国企改革创新前沿,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部署。近年来,中交城投产城融合业务在市场化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中蹚出了路径,锚定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重要经济区域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构建了高质量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锻造和增强了中交城投城市发展商核心竞争力。
提供产业导入服务,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产城融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在宁波,经过7年建设发展,中交城投与宁波市奉化区政府合作开发的中交未来城项目已成为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美好载体。其中,中交·壹里科创云廊作为中交未来城重要的首发产业发展引擎为奉化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走进中交·壹里科创云廊,初醒的晨光倾洒在玻璃幕墙,透过绿意盎然的植被,映射在一步一景的魅力特色街区,人们穿行在办公、展览、居住、商业及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园区,在清新、自由的创业生活氛围中打通从知识到产业的最后壹里,园区以明确的功能分区满足各类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舒适、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宁波中交壹里科创云廊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产业方向,已构建金融服务、行政服务、技术服务、产业链服务等板块在内的圈层服务体系,引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等一系列专业产业服务合作单位。入驻企业包括6家500强企业子公司、2家准上市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等。除此之外,园区还配有一栋创新型人才公寓,可实现园区员工拎包入住,享受酒店式管理体验,商业部分已引入麦当劳、U咖啡、员工食堂等配套设施。当前,园区已累计完成产业投资21亿元,落户人才800多人,新增税收1.8亿元,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的发展潜力,成为奉化区政府与中交城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标杆性项目。
在国家重点布局的长三角经济带,为进一步做好产业导入服务,中交城投结合当地政府需求及区域一二三级联动发展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优势资源导入。在上海,华新·中交数字智造产业园以数字智造为导向,以“两国双园”建设为标杆,立足上海青浦区优势及虹桥“丝路电商”战略要求,进一步与中国港湾国家示范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建立深入合作,合理运用中交资本、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就入园企业和外资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出海入关等服务支持,目前园区在建设期已引用一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并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产学研资源,践行虹桥大科创国家战略,前瞻承办创客中国大赛活动,并深入挖掘入区招引企业生产要素诉求,与华新镇筹备人力资源产业园,为后续入驻企业提供人才专项服务支持。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佛山,中交城投相继投资建设了顺德伦教双智园、禅城中交城建壹里科创云廊两个标杆产业园区。在顺德伦教,中交城投打造了3000㎡城市会客厅作为综合性空间载体满足企业商务会议、休闲会客等多元化需求,推动信息交流。中交城投积极发挥央企资源优势与各商协会、金融机构合作,补全补强服务配套,助推双智园片区产业及城市面貌快速成型。在人才赋能上,项目设点成立顺德区人才服务工作站,与高校、人力资源中心等机构紧密联系,输送高质量人才助力企业向上发展。并成立了“中国交建产业发展运营联盟”超150家机构助力发展,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聚合资源,深度赋能佛山区域制造业提质升级和转型发展。
提供优质园区载体,促进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中交城投围绕践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要求,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核心区域布局了上海、宁波、杭州、广州、佛山、东莞等6个城市9个产城融合园区,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已具有完备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基础,为中交城投城市综合开发+业务补齐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当地政府实现产业发展和集聚提供了中交方案。
在上海,中交城投投资建设了华新·中交数字智造港项目,该项目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要求,最大化使用屋面光伏,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减低整个园区的碳排放,打造绿色低碳优质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有机统一。
在杭州,中交城投投资建设了杭州富春湾智能物联产业园,项目始终从助力整个片区的发展及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出发,园区规划有4、5、12不同层高楼栋,透过玻璃幕墙的光线折射,靓丽了城市干道形象。项目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和实际使用适配,通过走访调研一百余个产业园项目与近千家企业,自主研发形成了空间适配性框架。使得独栋1600-4800㎡及分层1000-20000㎡产品的平面布局可以极大提升招商企业的生产效率,且部分楼栋首层层高可达8.1米,生产场景的应用更加灵活,同时根据需求配备有三吨、五吨货梯,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广州,中交城投投资建设了仙村镇沙滘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破解了沙滘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困境。沙滘村低效工业用地原有7家企业,含1家规上企业,2021年合计营收约9037.7万元,税收合计49.5万,产值低于29万元/亩、税收低于0.16万元/亩。通过经改造提升后,达产实际产值约1338万元/亩,可增长超过46倍,实际税收达到约50万元/亩,增长超313倍,土地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东莞,中交城投投资建设了东莞市智慧云廊项目,协助滨海湾管委会围绕十四五规划政策,梳理产业策略,确定威远岛现代化产业基地首批“高标准低成本产业空间”的发展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命健康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产业载体。设计阶段,通过打造轻生产偏研发花园式园区,沿城市主轴打造形象展示面,并提供了中交产业招商方案,得到政府认可,帮助地方平台一站式解决了产业定位、项目设计、企业招商落地的问题。目前园区在建设期,已与2加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外瞪羚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港资企业及8家重点培育企业签署意向入园协议,行业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
在佛山的主要经济区域禅城,中交城投与禅城城建中交城建壹里科创云廊作为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的标志性项目,仅170天便完成18栋工业载体封顶,被评为“禅城区都市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成为全区都市工业的新样板。项目以精密加工智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为主导,按照“工业上楼”的理念,一栋厂房可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或一家企业不同环节的生产需求,今后有望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完善产业投资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跨越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做了深入部署。在内外双循环背景下,国内产业升级亟待加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活跃,资金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和科技型企业聚集,产业投资势在必行。中交城投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战略要求,坚持围绕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基础,紧扣产业投资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谋划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模式,在聚焦区域寻求合作伙伴,关注“专精特新”型企业,主导投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重点企业,培育聚集园区内的优质科创类企业,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跨越成长和长远发展。(于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