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侯君、石君
安全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安全发展基石,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海尔集团公司致力于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专业深耕25年,结合国家科技兴安战略目标,聚焦科技安全领域的全新探索,从“有形的安全文化建设+有物的班组安全建设+AI信息数智化分析研判”为一体安全变革新动力。推进企业即人、创新即人、安全即人,发挥人的价值最大化,承接海尔人单合一运营管理模式衍生出了人区合一安全标准化体系,班组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具有自身独到的特点。
一、有形---安全文化建设
1、海尔安全文化的诞生: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至今经历了6个战略阶段(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网络化战略、生态化品牌战略),海尔安全文化伴随企业发展的6个战略阶段经历了由无知无畏到教训反省再到安全文化体系持续闭环优化,结合5G互联网+时代背景,形成带有鲜明海尔特色的安全文化。海尔集团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一年之内已经换了三个厂长,为了整治工厂,张瑞敏上任后就制定了具有极强的可执行性的13条规章制度,这就是海尔安全文化正的起源。`
2、砸冰箱的故事: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这一锤,砸出了海尔人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红线”意识,砸出了中国第一枚冰箱质量金牌。
3、班组安全就是自上而下的一把手工程:从创建初期,海尔践行“以人为本、人是目的”的安全经营策略,安全就是自上而下的一把手工程。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先生以这句“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来诠释了安全之重要性。“安全就如同空气一样的价值,有了你没有感受,没有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4、在海尔集团班组团队,实行人单合一、人区合一、人证合一、人机合一、人器合一、人具合一、人料合一、人柜合一、人车合一、人锁合一、人装合一······比如人单合一:“人”指海尔每名创客,“单”是指用户,“合一”每名创客都聚焦客户满意度,每个人创造客户价值,实现组织无边界,人人都直接面向用户,做自己的CEO。人区合一:“人”指海尔每名创客,“区”是指负责的区域,“合一”每名创客都聚焦安全,每个人体现安全价值,实现目视化/素养,人人都直接面向现场,做自己的安全负责人。班组作为工厂的最小单元,明确区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安全生产负责,对6S环境负责、对设备运行负责、对物料合规负责、对人员状态负责、对工艺安全负责、对防疫安全负责、对行为规范负责、对隐患关差负责、对现场改善负责。班组运营体系围绕责任到人、标准到人、执行到人、管理到人、问责到人、追责到人的要点,将一图(岗位HSE6S定置地图)一帐(岗位HSE6S人N合一明细帐)一书(岗位HSE6S标准作业指导书)一表(创新积分表)作为机制驱动,纳入月度安全星级及五星安全创客评价。全部班组团队管理实现了设定目标与核算表设计,月度实绩监控与达成率分析,经营分析与改善措施制定,三步走,通过目标,监控、改善的闭环管理。
二、有物---班组安全建设。
1、安全门。安全门设立在工厂员工进场通道,寓意安全管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融入生产环境,两侧立柱如同“安全卫士”,时刻提醒人员在日常作业中践行安全要求,让安全理念从文字转化为场景化、可感知的行为指引。
2、安全墙。安全墙的位置设立在员工出入工厂通道、餐厅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是由九个模块看板在整体一面墙面上连续展示,寓意安全工作要持之以恒,九九归一,也体现了安全工作周而复始、回归根本的哲学思想。
3、安全培训道场:安全培训道场是解决传统的单一老师安全培训的模式,单一讲座式培训较为枯燥,针对目前多数90后、00后的员工效果不佳,搭建安全培训道场,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模拟伤害、AI融入场景、体感模拟、危险设备、工具1:1风险讲解,让员工身临其境,亲身去感知安全风险,寓教于乐的同时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4、安全创客大道。通过月度竞比,将优胜的安全创客照片、事迹做成看板灯箱的形式,挂在车间的主干道醒目之处,一是荣誉的时刻展示,同时也说明了安全工作的无时无刻。通过这种正能量的行为,鼓励全员创新、全员参与、全员竞比,发挥人的价值最大化,以榜样的力量,驱动全员安全的生产环境。
5、安全年轮(台历文化)。集团安委会每年会统一制作安全台历,按照安全管理的逻辑,每个月都有安全主题,从1月份的责任书签订到6月份的安全月再到11月份的消防月到12月份安全方针目标论证等目标清楚,一目了然。每个月份又分解到4个周,每个周要重点关注什么、大型节假日需要注意什么等等,时刻提醒安全是底线的理念。
6、安全“五星“精品机台。,聚焦班组设备安全的竞比机制,目的是规范现场设备人机合一安全管理,明确设备精细化安全管理要求,通过人机合一下的人N合一,确保机台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水平,降低机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机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人员和机台的安全。
7、安全风险告知母子卡:
班组设备安全风险告知母子卡模式,是一种设备安全风险预防的目视化标牌,母卡:风险地图,子卡:风险点。目的是人人知隐患、人人防隐患、人人管隐患、人人关隐患。设备风险子母卡、警示标识等应张贴在设备对应的配电柜、安全防护外,张贴大小应与设备本身大小符合,高度应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看到的位置。通过设备看板张贴整体设备的安全风险地图,再到具体安全风险部位张贴风险点安全告知预警安全风险。
8、安全创客风采展示。这是集团深化安全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班组建设工作委员会领导、专家莅临海尔集团工作指导,海尔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搭建创新机制平台,通过多维度、多场景、多形式竞比,每月竞比胜出的安全创客故事刊登在《班组天地》杂志,自2025年5月至今,已经有6名安全创客的安全创新故事登上《班组天地》杂志,全集团工厂、车间、班组反响强烈,推动安全创客不断涌现。
三、信息化:变革新动力--AI数字管理新模式。
海尔集团公司持续探索8年安全数字化转型,从起初的困难重重,到借助科技兴安的国家战略,一种新的AI数字管理的新模式已经诞生,它实现了从组织到管理到考核到监督全流程安全管理,用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的科技手段,科学高效推进本质化安全新时代。
①安全数智化:融合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构建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安全数据变化,自主识别风险,,实现安全管理从“人工干预”到“智能响应”的转变,让安全数据驱动管理流程自主运行。
②安全信息化:基于安全信息化积累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技术,预测隐患风险趋势,输出风险评估报告、事故预测模型等成果,让数据主动为安全管理决策“发声”,提供科学依据。
③安全数字化:通过部署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安全检查记录、隐患台账、设备运行状态等,完成安全数据的系统化采集与存储,为后续管理提供直观可视的数据基础。
鉴于以上的数智化的管控优势,海尔集团搭建三级安全数智化IOC管控系统,聚焦工厂端、地区端、集团端,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慧大模型、大数据AI分析,以安全专业化、场景化、数字化维度,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切入,围绕生产过程中系统流程复杂难调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管理、感知手段缺乏难监测、自动化响应处理程度低等难点、痛点,紧紧抓住班组团队这个一线管理核心。构建不同管理现场的预判预警指挥调度智慧大脑,每个作业现场采用安全无感数字化全过程在线监护,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化安全水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