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的是政策、议的是村里事、谝的是家常话,这比吃完晚饭待在家里玩手机强多了。”近日,当问起陕西省陇县新集川镇的村民范红喜上农民夜校感受时,老范高兴地说道。

新集川镇李家庄村农民夜校现场
去年以来,新集川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各村党支部定期召开“农民夜校”,既为村民答疑解惑、解决急难诉求,又搭建起政策宣传、技术交流、民意沟通的平台,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为了让农民夜校接地气、得人心,该镇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村党员干部、退休老教师、致富带头人成立讲师团队,按照“群众点单—夜校派单—教师接单—效果评单”“四单联动”管理模式,由镇党委统筹协调,各村党支部每月深入收集群众学习需求,针对性制定专题课程,镇党委根据课程需求及时抽调讲师派往各村授课,让“供”与“需”精准对接。
在课程形式上,“农民夜校”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推行“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线上课堂”三类模式,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固定课堂”由镇村党员干部系统讲解中省市最新相关会议精神、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内容,针对村民提出的政策性问题逐一解答,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根据群众对种养殖技术迫切需求,开设“田间课堂”,组织群众在合作社的种养殖一线观摩,技术人员现场示范讲解牛羊养殖、烤烟、苹果种植等防病增产关键技巧,让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同时,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为载体,打造“线上课堂”,精选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相关电教片,以及基层一线党员先锋事迹视频,潜移默化中增强党员群众参与村庄共同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能够经常给村民讲解政策、答疑解惑,自己不仅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也能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该镇业务骨干冯俊伟的话,道出了讲师团队的共同心声。
“农民夜校”不仅要让群众听懂,更要让群众爱听、爱讲。为此,各村在政策、技术教学基础上,创新增设“家风故事汇”栏目,采取案例讲、互动讲、榜样讲的“三讲”方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发群众情感共鸣。比如,为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事新办,新集川村“农民夜校”特意邀请本村致富带头人李红忠,分享自己当年省下8万元结婚礼金投入电商产业,最终实现年增收10万元的亲身经历,用真实案例让村民深刻体会勤俭持家的好处。
此外,各村党支部还利用“农民夜校”有利契机,定期通报党务、村务情况,围绕村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项目等重点工作组织村民讨论,切实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同时,将“普法教育、矛盾调解、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夜校课堂现场调解邻里纠纷,消除村庄稳定发展隐患。截至目前,新集川镇“农民夜校”已累计举办52场,培训村民298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2%以上。
(贾玉龙、郑鹏、张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