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WP2025 新品扎堆首发 中国风电引领全球技术新风潮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10-22 08:54
分享到:

金秋十月的北京,全球风电产业的目光聚焦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启幕,近千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齐聚一堂,搭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展示矩阵。展会现场人气爆棚,创新剧场听众涌出场外,各大风电巨头纷纷亮出“看家本领”,集中发布整机、核心部件、创新解决方案等领域的重磅新品,大功率、智能化、场景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尽显中国风电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整机领域:大功率与全场域突破刷新行业天花板

在整机企业展区,“大功率+全场域”成为最鲜明的关键词,多款刷新行业纪录的新品惊艳亮相。明阳智能重磅发布全球首款50MW风电机组,直接将全球最大机组容量拉高近一倍,独占鳌头。该机型采用双机头设计,由2台25MW主机搭配“V”型塔架支撑,风轮直径达290m,漂浮式基础适用于40米以上深远海,具备超强抗台风能力,宛如深海中的“钢铁卫士”。

金风科技推出的交易型风机颇具创新性,率先具备“经理人”思维,将传统“有风就发电”的被动模式,升级为根据电价波动灵活调整的主动发电模式——高电价时多发电增收益,低电价时少发电“保存实力”。该机型设计运行寿命延长5年,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项目收益率较传统同规格产品提升2%-2.5%,有效提升交易场景下的客户投资回报。

三一重能的SI-242系列则开启了陆上风电“全场域适配”新时代,功率横跨5.6MW–12.5MW,叶轮直径242米,打破了传统机型对风资源的限制。无论是低于4.5m/s的超低风速,还是25m/s的高风速,该系列均能游刃有余,可承受的极限风速高达63m/s,实现了全风速区间的精准覆盖。

运达股份的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鹰”同样备受关注,其专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设计,样机已实现近一年平稳并网运行,正有序推进商业化应用。东方电气的17兆瓦级直驱漂浮式海上机组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设计认证,其陆上、海上平台分别适配6.X-10兆瓦和12-18兆瓦功率等级,展现出精准设计与场景适配的核心能力。此外,中船科技发布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与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同步推出全球最高200米级钢混塔筒,破解复杂风况地区开发难题;华锐风电SL6250/230机型凭借“三高”特点通过权威认证,适配多类风区;中国中车、电气风电则展示了“风光储氢”一体化、风电耦合生物质等全产业链融合解决方案,构建起绿色智慧能源生态。

核心部件:全球首发频现精准破解行业痛点

核心部件展区同样亮点纷呈,多款全球首发产品直击行业痛点,为风电装备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禾望电气全球首发风电行业首款全碳化硅功率柜,采用全碳化硅器件和高可靠性封装技术,功率密度提升38%,开关频率高达6kHz,效率与可靠性倍增。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轻量化设计,支持多电压规格兼容和灵活扩展,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推动风电变流器向更高效、紧凑、可靠的方向演进。

洛轴展示了全球首台16MW海上风电主轴承,以及适配全球批量最大18MW机组的偏航、变桨轴承,新增国内最大功率、最大尺寸风电主轴承。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表面无软带淬火技术及专用材料,可满足16-18MW风机批量使用需求,为大型机组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盘古智能的液压马达偏航系统实现技术突破,以液压马达驱动替代传统电机传动,有效解决偏航减速机断齿故障,显著提升运行同步性与使用寿命,且能提供稳定阻尼、降低偏航载荷,特别适用于抗台风机组等复杂工况。特变电工新能源的TSVG6.0产品完成全面升级,毫秒级旁路能力实现模块故障不停机,容错率提升50%,精细化热设计确保55℃极热环境下满载运行,涉网能力方面实现零无功挂网、宽频振荡抑制等功能,全面覆盖各地区并网标准。

创新融合:AI与跨界合作开辟发展新赛道

除了硬件产品的升级,智能化融合与跨界合作成为本次展会的另一大亮点。远景能源发布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将风机、储能与AI能源大模型深度融合,响应“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启新能源领域“物理人工智能”新时代。该产品以1+1<2的集成投入实现1+1>2的协同价值,提供电网友好、智慧交易、极致安全的风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多个应用案例获得现场认可。

国际合作方面,兴蓝风电与荷兰MultiEngineeringGroupB.V.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推进“双机头一浮体”漂浮式风电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商业化,以更低单位成本、更高系统效率,服务深远海风电场规模化部署,助力中欧漂浮式风电产业协同发展。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