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海关与青岛海关联合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山东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进出口总值达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实现“量稳质升”的高质量发展。
据济南海关副关长、新闻发言人辛杨介绍,前三季度,山东出口1.6万亿元,增长5.3%;进口1.02万亿元,增长5.8%。山东外贸不仅稳住了规模基本盘,还在结构、市场和通道等多个维度实现质的提升,充分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
“量稳”体现在规模、主体与需求三方面
从规模看,山东外贸进出口稳居全国第五,出口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也延续了3个季度的增长态势,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从主体看,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7.3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4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表现尤为亮眼,实现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6.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7%,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需求看,山东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带动大宗商品进口实物量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原油、金属矿砂进口值分别增长10.9%和27.1%,消费品进口增长13.5%,食用水产品、干鲜瓜果及坚果、医疗保健品等进口增幅均超20%。
“质升”聚焦结构、市场与通道三大维度
在产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近九成。消费电子、船舶、汽车等成为出口亮点,其中游戏机出口增长48.3%,船舶出口增长58.5%。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0.9%,占比提升至26.2%,彰显“山东好品”影响力。
在市场布局方面,山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达64.2%。对非洲、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幅均超20%,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在物流通道方面,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建设成效显著,“山港通”模式、内陆港协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举措有力提升物流效率。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国际公路运输(TIR)增长14.1%,表现尤为突出。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成果显著
青岛海关政治部主任袁涛介绍,前三季度,山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68万亿元,增长9.2%,占比提升至64.2%。民营企业成为主力,5.38万家民企实现进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0.8%。
在进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中间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其中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幅均超80%。高端装备出口成为新亮点,烟台出口的“生产储油船”和“浮式天然气生产装置”单价分别达45.4亿元和41.2亿元,展现了山东制造的硬实力。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山东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值已从不足8500亿元增至2024年的2.1万亿元,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下一步,济南海关与青岛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推动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开放大局贡献海关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