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煤矿生产中,老师傅的经验曾是安全生产的“金标准”。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正“钻进”地下数百米的矿井,成为矿工的“智能搭档”,推动采煤作业从“靠人力、凭经验”向“靠算法、用数据”的智慧模式转型。
在济南高新区的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井下掘进工作面的作业场景。作为一家专注于信息技术服务与工业智能化应用的上市公司,云鼎科技通过视觉识别、预测控制、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技术,推动工业大模型规模化“下井”,为矿山装上“智慧大脑”。
视觉大模型:矿山安全的“火眼金睛”
“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少人则安、高效可靠、实用实效’的理念。”云鼎科技研发负责人崔润兴表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大模型,利用作业现场大量视频监控数据,针对不同摄像仪功能部署相应算法,实现安全管理从“人盯人”被动防范向AI主动治理的转变。
在掘进工作面,视觉识别系统能智能监控敲帮问顶、支护作业是否规范;在防冲卸压钻孔环节,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自动定位、统计钻孔数量与深度,有效避免人工巡检中的漏检、误判问题,提升安全与效率。
语言大模型:知识获取效率提升80%以上
在语言处理方面,云鼎科技基于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垂直领域矿山大模型,已全面接入山东能源集团知识助手。该系统整合内外部安全生产资料,覆盖安全管理、采掘、机电等15个专业领域,为矿工与管理人員提供高效的知识查询与学习平台,信息获取效率提升超80%。
智能化开采:从“经验活”到“精准活”
过去,采煤师傅需凭经验调整采煤机速度与支架高度,易出现“采不干净”或设备损伤。如今,云鼎科技通过大模型预测能力,对工艺参数与历史数据建模,沉淀专家经验,实现“最优参数+自动调控”。其重介密控预测模型通过AI算法替代人工控制,精煤产率提升0.2%以上。
全球首个商用矿山大模型落地
2023年7月,云鼎科技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盘古矿山大模型正式商用,成为全球首个矿山行业大模型。该模型依托华为L0基础大模型,结合山东能源集团提供的1200亿条数据、百万张训练图片,构建出高精度、强泛化能力的L1行业模型。
崔润兴介绍,盘古大模型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中“负样本采集难”等行业痛点,仅凭正样本即可完成开发,并通过云边协同架构实现实时反馈与模型迭代。
规模化应用:覆盖近200类场景,年减损千万元
目前,云鼎科技已自主研发178类L2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覆盖视觉与预测两大类场景。在兴隆庄煤矿,通过部署堆煤监测、异物识别等10余个智能场景,每班减少现场人员18人以上,年减损达1000万元。
创新机制驱动,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云鼎科技通过项目跟投、校企合作、股权激励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的无人机技术项目,迅速落地应用于巡检实践。崔润兴指出,济南在AI产业方面具备“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优势,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交通物流等领域提供了丰富“试验田”。
未来,云鼎科技将以“大模型+应用/智能体”为核心,强化多模态感知、预测推演与云边协同,拓展至化工、电力、油气等行业,构建“平台化、模型化、场景化、国产化”的数智底座,为中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李霄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