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吴晨
美国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公司(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近日宣布,计划自明年下半年起,在其全球数据中心批量部署5万枚超威半导体公司(AMD)即将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MI450。
据悉,AMD MI450芯片将采用2纳米制程工艺,不仅是AMD首款支持机架式系统集成设计的AI芯片,还可实现多达72枚芯片协同运行,显著提升计算效率与扩展能力。
本月早些时候,OpenAI已与AMD达成一项长达数年的芯片合作协议,据业内估算,订单金额可能达数十亿美元。而上月,OpenAI亦与甲骨文签署一项云计算合作协议,有消息称合同总价值或高达3000亿美元(约合2.1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数据中心投入持续加大、算力竞争日益白热化,全球科技行业已出现多起关键联动——微软多年来对OpenAI的持续投资;9月中旬,英伟达与英特尔也宣布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达成合作。9月末,据第一财经报道,英伟达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合作共建10GW级数据中心。这不仅是一笔资本交易,更是一场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格局的深度重构。
从“卖芯片”到“绑定生态”
过去十年,英伟达凭借GPU成为AI训练与推理的“标配”。如今,它正把触角从芯片拓展到算力全链条,直指“数据中心即未来经济基础”的战略高地。
10GW意味着什么?黄仁勋透露,这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GPU,是英伟达全年出货量的两倍。换句话说,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不是补充,而是直接重构未来3—5年的全球算力供给格局。
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算力不再仅仅是AI公司采购的硬件,而是被包装成一个新的“数字能源”,谁掌握得多,谁就能定义下一代科技生态。这次交易的结构颇有深意:OpenAI将用现金购买芯片;英伟达通过投资获得非控股股份。这种“双向绑定”模式让英伟达既能锁定销量,又能分享OpenAI未来的估值红利。OpenAI的最新估值已经逼近5000亿美元,如果ChatGPT继续维持7亿以上的周活跃用户规模,估值还会进一步攀升。这是一种典型的“算力换股权”模式,本质上是资本与技术的互相加杠杆。英伟达以1000亿美元的规模直接把自己嵌入了AI产业链的最核心环节——算法与应用的源头。
“算力不再仅仅是底层工具,而是决定AI巨头生死存亡的战略资源。英伟达不再满足于充当向所有竞争者出售工具,而是通过巨额投资和芯片优先供应权,与OpenAI这样的顶级AI企业深度绑定。我们更加关注当算力主导者同时成为关键应用的投资者,其他AI公司是否将面临更严峻的芯片歧视和竞争壁垒?”天津市多模态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澄对中国工业报表示,10吉瓦的算力部署规模堪比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就表明,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突破所需的资源投入已进入超大规模时代,远非单个企业能够承担。这种规模的投入将极大地抬高行业门槛,并加速产业整合与生态联盟的形成。人工智能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在新的产业生态中找准自身定位。
常信科技CEO葛林波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在数字文明加速演进的当下,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英伟达这一相当于其全年GPU出货量的超级工程,与中国芜湖"中华数岛"的"四算合一"架构形成鲜明对比,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将定义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走向。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正推动生产函数发生根本变革。AI大模型训练等前沿领域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OpenAI旗下ChatGPT服务支撑7亿周活用户,其背后是对庞大计算资源的持续消耗。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计划部署400万至500万块GPU,首阶段1GW数据中心将于2026年下半年基于VeraRubin平台上线,这种垂直整合模式将强化美国在AI算力领域的领先地位。与之相对,中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效率提升40%,芜湖数岛采用液冷技术将PUE降至1.09,单机柜功耗突破100千瓦,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已18EFLOPS,较三年前增长10倍,展现出分布式架构的独特优势。
算力战争的下一步
葛林波进一步分析,中美算力博弈呈现技术封锁与系统创新的全面对抗。英伟达的千亿美元投资实质是"资本换生态锁定"战略,通过供应数百万块GPU巩固其在AI芯片领域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OpenAI涉足自研芯片背景下,这种深度绑定将强化CUDA生态的垄断优势。美国2025年实施的三级AI芯片管制体系试图保持12个月技术代差,对第三层级国家几乎全面禁售先进AI处理器。面对封锁,中国走出系统创新之路:华为昇腾950系列通过"超节点+集群"架构,用384颗芯片组成的超节点提供300PFLOPs算力;中芯国际N+2工艺量产实现服务器芯片本地化部署,长江存储技术打破3DNAND闪存垄断,构建起自主可控的硬件底座。
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更趋激烈。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被视为美国"算力北约"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分阶段投资模式(每部署1GW算力追加投资)将形成排他性技术联盟。中国则通过"数字丝绸之路"输出开放共享理念,芜湖数岛的调度系统技术已落地莫桑比克等国,在东南亚建设的跨境算力中心形成10毫秒低时延服务圈。生态竞争上,面对英伟达占据全球90%市场份额的CUDA生态,中国以开源策略突围:华为昇思框架吸引超500万开发者,百度飞桨通过MoE架构将算力成本降至GPT-4的1/10,逐步构建自主创新生态。
葛林波强调,绿色算力成为新竞争焦点,凸显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差异。英伟达规划的10GW数据中心虽规模庞大,但传统数据中心平均PUE仍达1.5以上;中国西部数据中心依托光伏、风电资源实现绿电使用率超90%,芜湖数岛"算力+新能源"模式使碳排放较传统数据中心降低60%,全国绿色算力交易平台年成交额已达120亿元。这种差异折射出中美算力战略的底层逻辑:美国依赖资本密集型垂直整合维持霸权,中国则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对此,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2023年1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发布,明确到2025年底,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4年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需超过80%,并将绿电使用从可选项变为硬性要求。《计算中心绿色低碳建设与运营标准》(T/GXDSL019-2025):2025年3月27日实施,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属于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2025年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80%,同时对PUE等指标也做出了明确要求。金风科技目前对算力进行基础设施化、平台化,建立区域算力调度中心,实现边缘与中心协同、低峰与高峰互补,如统筹调配不同机构和地区的算力资源提高效率。
葛林波总结,这场战争本质是制度与生态的较量。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言的"良性循环",实质是通过资本投入确保技术路径垄断;而中国"政府统筹+市场驱动"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华为超节点集群实现算力跃升,芜湖数岛支撑长三角80%实时算力需求,这些实践证明系统创新可突破单点封锁。随着中国在算力规模、自主技术和绿色标准上的进步,全球算力秩序正从单极主导向多极化演进。算力战争的终极战场是新质生产力标准定义权,中国以开放共享和自主创新构建的新生态,正在为数字时代国际秩序提供全新可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