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陕西省陇县东风镇杜阳村便民服务大厅,室内干净整齐,三三两两的群众按需求在业务窗口办理事务,而工作人员统一着正装,看起来精气神十足。“村干部工作细心热心,我们来办事也觉得舒心。”村民杨广福笑着说道。
杨耀武(中)在奶山羊场交流养殖技术
杜阳村由原杜阳村、张家山村、石咀村合并而成,集体经济强劲、人居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幸福,这是杜阳村如今的真实写照。为何有如此变化,大家都说是村支书杨耀武带着干部群众拼出来的。
要想富,走好修路搬迁第一步
现年50岁的杨耀武说起自己当村干部的经历,经常用“凑巧”两个字来形容。
“2010年的时候,我还在外面做生意,恰好家里要盖房,这时村支书与我谈心,想让我当六组组长,我就满口答应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杨耀武笑着说道。
在别人看来,一个村民小组长能有多大能量,无非就是做一些传达政策、调节矛盾、收缴保险的为民服务的小事。而杨耀武却不这样想,群众的事再小,他也要当成大事来做。
张家山环山田间路,一直让村民闹心。路窄坡陡,每到农忙季节,村里人只能用架子车来回奔波,遇到天阴下雨,滑一跤摔一身泥是常事。为此,杨耀武便与村支书不断向上反映,争取资金、动员群众……半年后,曾经的那条蜿蜒4公里的土路,已经变成了农用车辆轻松过弯的砂石路,而路两边的520亩农田也被村里组织机械整修的平平整整。群众得到了方便,无不称赞杨耀武有本事,都说这个组长人攒劲!
2011年3月,因村民的支持,杨耀武当选为原张家山村的村主任。从组长到主任,杨耀武感觉到身上担子更重了。张家山村处于浅山区,最远的农户距镇区12公里,偏远的地理位置严重影响了村庄发展。
搬迁,把村民全部搬到山下去!当他的提议放在2012年的一次党员群众大会上讨论时,瞬间炸开了锅。没有项目支撑,群众手头没钱,怎么搬,拿什么搬,有些干部群众把话直接撂在了会场上。“办法总是想出来的,没有项目我和支书去跑,我都问过了,现在国家政策好,大家搬迁还能享受相关补贴……”杨耀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随后的会议中,杨耀武详细说明了村“两委”针对本次搬迁的规划、盖房预算以及建房位置。由于准备充分,言辞恳切,大家的态度逐渐从质疑变成了肯定,甚至有群众当会就想报名搬迁。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张家山村的36户村民顺利从山上搬到了杜阳街道。而2015年的42户群众也搬了下来,就这样全村78户群众的居住环境彻底得到了改变。村民马文军经常说:“没有杨支书,咱有些村民到现在还吃井里水着呢。”
要想强,需在土地上面做文章
当问起杨耀武在村上当干部,遇到最难的事是什么,杨耀武不加思索,随口而出:“村上没钱!”
村子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而2016年之前,原张家山村集体年收益几乎为零,想为群众公益事业就没有一点底气,到底该怎么走上致富的路?
既然咱是农民,就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这是杨耀武想出来的一条捷径。
为了盘活全村土地资源,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90亩村集体土地种植青贮玉米,并与邻村的奶牛场签订了销购协议。同时,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120亩,通过招商引进了一家生产有机肥料的企业,这样一来,不仅带动了30多位村民进厂务工,每年还能给部分群众一笔土地流转费。由于奶牛场饲料需求量大,一年下来仅青贮玉米这一项,就给村集体带来了10万元的收益,这就为村庄发展注入了“第一桶金”。
2018年,原张家山村、杜阳村合并为杜阳村,杨耀武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了在张家山村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村里及时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390亩土地扩大青贮玉米种植规模,引进客商流转800亩土地,率先发展果蔬产业,200多位村民在农闲时间进园区,就这样群众既可以每年得到流转费、也能挣到务工费,更能在合作社领取分红,真正实现了一分土地,三份收入的良好局面。
牛小勇是村里的低保户,由于身体有残疾,是杨耀武最牵挂的人。为了让牛小勇多赚点钱,杨耀武介绍他到园区务工。牛小勇干活不惜力,成了园区负责人的好帮手,一天100多元的收入,让牛小勇吃穿不愁,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面对村集体收益年年攀升,杨耀武野心却不止于此。2023年,村里继续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羊肚菌。同时,建成了奶山羊养殖场,存栏1200多只。
“村里的青贮玉米直供奶山羊场,羊粪又成了种植羊肚菌的肥料和有机肥料厂的原料。”杨耀武谈起村里的循环农业模式总是眉飞色舞。
现如今,“山上种粮、山下养羊、肥料变现、菌子卖钱”已经成了杜阳村一块金字招牌。
要想美,还得党员干部来带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段话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在杜阳村变成了现实。
当走进杜阳村七组,路两旁的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白墙黛瓦、房前篱笆、四季有花,无不显示出这个村庄的新活力。
村里的产业壮大了,群众腰包也鼓了,让乡村的颜值高起来,成了杨支书眼里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杜阳村先后投入了48万元,对杜阳村七组、九组、十组、十一组的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改造,种植月季、紫薇等花卉3000多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投资14万元,对六组6公里路面进行整修,让村民的出行路更平坦、更舒心。
村庄变美了,长效保洁是关键。杨耀武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工作思路,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做表率,常态化清扫村庄垃圾,清理污水沟渠。同时,修订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评比表彰等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让环境整洁、不要乱堆乱放,乱排乱倒……村民在环境整治方面“怎么做、做什么”都一目了然。就这样,党员群众齐上手、攻难点,杜阳村旧貌换了新颜。
“路好走了,环境美了,生活都有奔头了!我们真心为村里的干部点赞。”谈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村民冯小军感受颇深。
当谈及如何看待杜阳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杨耀武坦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与指导,离不开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干大事,更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坚信,只要肯下功夫去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贾玉龙、郑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