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赤城县后城镇河西村,张家口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开展的义务维修电器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今年7月以来,驻村工作队自发成立义务电器维修点,已累计修复电器超过120件,为群众节省维修及置换费用超万元。活动不仅让百余件废旧电器重获新生,更在维修过程中搭建起一座密切干群关系的"暖心桥"。
这一切始于工作队在日常走访中的细心发现。村里不少老人家中,堆放着因损坏而闲置的电器——电饭煲不加热了,电磁炉失灵了,甚至连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大件也因故障"停工"。"修不起,舍不得扔"成了老人们的共同难题。队员高亚平主动提出:“我平时就喜欢钻研电器维修,或许可以试着帮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这个朴素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工作队的全力支持。
说干就干。工作队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电器维修知识,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掌握了多种家电的常见故障排查和修复技术。很快,在村委会院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器义务维修点"的牌子挂了起来。工作队创新推出"大件上门维修、小件送点修复"的贴心服务模式。村民们闻讯后,带着故障电器络绎不绝地前来。从此,无论是电饭煲、电磁炉等日常炊具,还是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甚至音响、农用机械等设备,都成为工作队维修服务的范围。
维修过程中,工作队坚持“两个全免”:所有人工服务全部免费,零件更换费用全部免费,不让村民花一分钱。高亚平同志也由此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高师傅"。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维修能手,靠着平时积累的经验和一股钻研劲头,认真对待每一件送修的电器。他的工具都是自备的,每一件故障电器都要经过反复拆卸、测试才能找到症结。维修过程中,他的手常常被工具划伤,或被烙铁烫伤,甚至右手食指指纹都被烫平了,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为了不让村民久等,高亚平经常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加班维修。遇到洗衣机、冰箱等大件电器,他总是拎着工具包主动上门服务。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态度,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真是党培养的好干部!”“技术高超,全能干部!”这样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工作队的真诚服务,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表达感谢,有人送来刚摘的蔬菜,有人端来自家腌制的酱菜。更让人感动的是,村民们自发联合制作了一面写有"免费修理电器暖人心,尽职尽责情系百姓"的锦旗。赠送锦旗当天,村里的秧歌队专程盛装前来,在维修点前热热闹闹地扭起大秧歌,用最质朴、热烈的方式表达对工作队的感谢。
据统计,工作队为购买配件已支出1000多元,却为村民节省了超过万元的维修或购置费用。每当村民拿着修好的电器离开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对工作队最好的褒奖。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小的维修点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功能,更是连接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的情感纽带。
"维修的是电器,温暖的是民心。"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彬表示,义务维修虽是一件小事,却是联通民心、用心帮扶的重要实践。今后,工作队将继续立足村民需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