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青春之名 赴山乡之约

©原创 发表时间:2025-10-16 17:14
分享到: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西盟县委办公室何振菲作为定向选调生的前行征途。当得知即将奔赴勐卡镇莫窝村驻村担任勐卡镇莫窝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时,她满心期待与憧憬,更清楚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24年9月,她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边疆土地,开启了难忘的驻村之旅。

课堂上的微光

课堂上的微光,点亮留守儿童希望。莫窝村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家长为生计外出打工,留下众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课后谁来有效辅导?

为切实解决农村儿童课后辅导资源匮乏、精神关爱缺失的难题,她和驻村工作队的伙伴们迅速行动。联系村民小组组长,将组上的活动室设为临时“自习室”,坚持每周一至周四晚轮流进组辅导小学生作业。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家长“接送难”、学生“距离远”的困扰,惠及90名在读小学生。

在抓好基础学科辅导的同时,他们注重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积极对接挂包单位,引入投影仪设备,依托村组活动室不定期开展健康安全教育、主题观影等活动。在观看了农民工邢万强等人的感人故事后,五年级学生陈宁深受触动:“看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我既心疼又感动。我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些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完美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习室”愈发热闹,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她也从最初的紧张和不熟练,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这小小的“自习室”,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辅导作业难的问题,更成为了她们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爱的微光在边疆的乡村闪耀。

走访中的温情

走访中的温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进组入户了解情况,是她们驻村工作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深入了解村民需求、传递党和政府关怀的契机。

有一次,她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去看望一位困难党员。老人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但依然坚守党员初心,保持对生活的乐观。走进他那简陋却整洁的小屋,他们和他拉起家常,询问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党员,你们来看我,我心里暖乎乎的。”当把带来的慰问物品递到老人手中,老人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眼里满是感激。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选调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每一个小举动,都能给村民带来大大的温暖。

走访困难儿童家庭时。她们不仅送去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还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有一个小女孩,收到他们送的新书包和文具时,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小声地说:“她一定会好好学习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通过一次次的走访,她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让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到了实处。

调解里的智慧

调解里的智慧守护乡村的和谐安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维护乡村稳定的重要工作。莫窝村民风淳朴,但偶尔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产生矛盾。如何做到问题不出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她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村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通过听、看、走访群众,发现一位村民在微信朋友圈情绪激动地发表“家庭矛盾”,她当即便把情况报给村干部,并联系了片区民警,一同入户寻找问题根源。经过耐心沟通,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积极引导当事人平心静气坐下来商量。在调解过程中,他们既讲法律法规,又讲夫妻情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成功把家庭婚姻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在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从一个遇到问题就手忙脚乱的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问题的“调解员”。

时光荏苒,在莫窝村驻村的日子里,她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进步,看到了困难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她也在不断成长和蜕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选调生。莫窝村,这片边疆的土地,已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牵挂。她将继续在这里,以青春之名,赴山乡之约,书写属于她们的精彩篇章。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