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邢丹
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合子坳村,一片曾经蚊蝇滋生、人人绕行的废弃垃圾场,如今已奇迹般地蜕变为一座机器轰鸣、人气兴旺的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园。这座拔地而起的产业园,不仅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倾力帮扶的丰硕成果,更是驻村第一书记邵进带领全体村民,用汗水与智慧在喀斯特山乡间蹚出的一条“无中生有”的产业致富路。
攻坚克难,“废地”巧变“宝地”

图为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园。
历经13个月的艰苦奋战,合子坳村一座占地5424.4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44.15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终于在昔日的废弃垃圾场上拔地而起,成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合子坳村,地处鄂西山区,曾是典型的产业空心村。土地零散、资源匮乏,发展空间受限,村集体经济一度十分薄弱。“土地空间有限,发展已遇瓶颈,如何破解村里经济发展难题,带动村民致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道沉重的考题,横亘在2023年初到任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派驻合子坳村第一书记邵进面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邵进深谙此理。他用脚步丈量合子坳村的每一寸土地,白天走访干部群众、摸排资源禀赋,晚上挑灯夜战,进行数据梳理、分析症结。87岁的老村支书家,成了他时常前往的“取经地”。老人家虽步履蹒跚,却每次都会坚定地拄着拐杖走向村委会参加各类会议,这份对家乡发展的执着与期盼,深深触动着邵进,也愈发坚定了他“必须为合子坳村蹚出一条路来”的决心。

图为邵进跟老书记覃念成亲切交流。
转机,在一次日常走访中悄然出现。村委会前一片长期闲置的洼地,因历史原因成了垃圾堆放场,每逢夏季便臭气熏天,村民无不绕道而行。这片被村民视为“伤疤”的土地,在邵进眼中却看到了潜藏的机遇。“这里离镇政府近,旁边就是教育园区,人流量大,区位优势明显。要是能把它改造成产业园,岂不是既能根治环境顽疾,又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还能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企业、带动就业?”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然而,将梦想照进现实的道路,远比想象中更为崎岖。首先,喀斯特地貌给厂房建设出了道“下马威”——36根地桩,每根都需要打入地下近20米的岩石层才能确保稳固,施工难度和成本远超普通厂房。其次,项目审批涉及自然资源、环保、住建等多个部门,协调环节多、流程复杂,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再者,有限的帮扶资金,难以支撑产业园的整期建设,资金运筹压力巨大。
面对这些“拦路虎”,邵进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国家电网人特有的“闯”的劲头、“扛”的担当和“干”的作风。那段时间,他成了“拼命三郎”,每天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各个政府部门和村民家中。白天,他蹲守现场,与施工队一起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晚上,他研究政策文件,完善申报方案,常常工作至深夜。为了抢抓工期,他将串联的招标流程优化为并联推进,硬是将原本需要40天才能完成的招标周期,压缩至惊人的14天。施工期间遇到突发问题,他连夜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开会商议,直至问题解决。
这份坚守与付出,国家电网的领导们都看在眼里。2023年11月21日,张智刚董事长在调研时,拍着邵进的肩膀殷切嘱咐:“好好干,坚持住!”2024年7月3日,金炜总经理见到邵进的第一句话便是:“邵进,黑了!如果和农民走在一起,都认不出来了。”2025年8月21日,庞骁刚总经理勉励邵进:“两年来,做了不少实事,无论是建乡村振兴产业园还是引进优秀的帮扶企业都是既实事求是,又创新创业,为公司乡村振兴工作作了很大贡献,也做了很好示范,要坚持住,巩固好。”公司领导的关怀与勉励,化为了邵进扎根乡土、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历经13个月的艰苦奋战,2024年12月,一座占地5424.4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44.15平方米的现代化产业园,终于在昔日的废弃垃圾场上拔地而起,成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龙头引领,“磁场效应”激活乡村产业
产业园建成后,如何吸引优质企业成为关键。邵进多方考察,最终引入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该集团的成功入驻与良好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头雁效应和磁场效应,产业园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园区建起来了,如何让它“活”起来、“火”起来,成为邵进需要攻克的下一个目标。他深知,产业园的灵魂在于产业,唯有引进真心联农带农、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才能真正让园区充满活力,让村民获得实惠。

图为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招聘并培养出的工人在专心缝制衣物。
经过多方考察、反复筛选甄别,一家远在山东的百年老店——耶莉娅服装集团进入了邵进的视野。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知名企业。2024年7月23日,77岁的耶莉娅集团董事长袁文和亲自来到合子坳村考察。当时的产业园刚刚封顶,周边还是一片荒凉。面对此情此景,袁文和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邵书记,您如何保证我们的投资回报?耶莉娅如何能真正参与到国网公司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实现共赢?”
面对企业家的疑虑,邵进没有夸夸其谈,也没有打包票,他只是真诚地说:“袁董,我无法向您承诺具体的订单数字,那是市场行为。但我请您相信国家电网这个央企平台的公信力与责任感,更要相信我邵进这个人。在我任期内,我将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服务,创造最优的环境,一定让耶莉娅在这里落地生根、形成良性运转,成为我们村乃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标杆企业!”
这份不绕弯子的坦诚与沉甸甸的担当,不仅打动了久经商场的袁文和,更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024年10月,耶莉娅集团正式签约入驻合子坳村产业园;2025年2月10日,厂房正式投产,内设缝纫、裁剪、熨烫等完整的服装生产线。为了帮助企业快速起步,邵进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对接国网系统的工装、劳保等采购需求。截至目前,耶莉娅已成功获得国家电网价值2400万元的订单,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耶莉娅的带动下,合子坳村及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目前,制衣厂已有40名工人,其中既有无法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也有渴望回归家庭的返乡青年,人均月收入达到3700元。“以前在福建的制衣厂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次家,孩子都不认识我了。现在好了,走几分钟就能到厂里,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啥都强!”家住镇上的李香奎夫妇都在耶莉娅制衣厂工作,夫妻二人每月收入加起来有7000多元,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耶莉娅的成功入驻与良好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头雁效应和磁场效应,产业园的吸引力显著提升。2025年3月,湖北福口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入驻,开展茶油精深加工业务;同期,宜昌安豪能源公司也落户园区,投资超过300万元建设固体酒精加工厂;此前,襄阳香芝源公司已与村里达成合作,计划在长阳大规模推广油茶树种植。如今,合子坳村的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制造为龙头,集油茶加工、能源生产于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一个小乡村,汇聚了多项产业,真正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带动乡村”的良性循环。
多元赋能,全面发展点亮乡村新生活
邵进深知,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他带领工作队新修4.5公里“四好”公路,拓宽7公里山上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捐建138盏太阳能路灯,实现全村亮化全覆盖,让村民夜间出行“脚下亮、心里暖”。
在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建设的同时,邵进始终没有忘记乡村振兴的全面内涵。他将国家电网的帮扶力量精准注入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治理提升和教育帮扶等多个维度,推动合子坳村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
聚焦产业升级,打造绿色品牌。邵进带领驻村工作队,联合襄阳香芝源公司,坚持“联农带农”原则,利用村里的荒山荒坡,由点到面推广油茶树种植。这不仅为村民找到了一个高经济价值的农业产业突破口,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为解决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难题,邵进极具前瞻性地注册了“合子坳”集体商标,涵盖第29、30、31类农产品,并成立了村级农产品销售公司。他积极推动“合子坳”品牌农产品入驻国网“慧农帮”电商平台,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2024年,仅红柚一项就通过该平台帮助村民增收数万元;2025年,村里的土蜂蜜、高山黄豆、特色椪柑等农产品更是通过这个窗口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小农产品”对接“大市场”。
心系民生冷暖,办好惠民实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是邵进驻村工作的座右铭。2024年1月,村里黄婆婆的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邵进这里,她爱人突发重病住院,家里几千斤椪柑无人采摘,眼看就要烂在树上。邵进一听,立刻赶往现场,一边组织国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忙抢收,一边紧急联系外地客商。最终,不仅帮黄婆婆家解决了3500斤椪柑的滞销问题,还借此机会,帮村里其他农户销售了近3万斤红柚。“这时我就想,只要肯干,办法总比困难多!”邵进回忆此事时,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在他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新修和改造了共11.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解决了村民出行和产品运输的难题;捐建了138盏太阳能路灯,率先在长阳实现村内主干道路灯全覆盖,照亮了村民的夜行路,更温暖了大家的心;设置了36个公益性岗位,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创新建成了“电力爱心超市”,国网每年投入约5万元购置物资,村民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改善人居环境等赚取积分兑换商品,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在活力。
筑梦莘莘学子,阻断贫困传递。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邵进始终将教育帮扶作为一项长远工程来抓。2024年,他精心策划并组织了“走出大山看世界”主题研学活动,筛选了15名品学兼优的土家族孩子前往北京。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心中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他们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北大校园,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他们还参观了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实验室,了解了祖国电力科技的先进与强大。
“以前觉得,大山就是全世界。这次去了北京,我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我想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也当一名电力工程师,建设家乡!”一名参与研学活动的孩子激动地说。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更加坚定了邵进推动教育帮扶的信心。如今,这项富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已成为英大人寿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结对帮扶的固定项目,未来将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拓宽视野、播种梦想。
华丽蝶变,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振兴答卷
在国网公司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合子坳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村集体收入从2023年的18万元跃升至2025年的66万元,增长率达260%;新注册4家帮扶企业,总投资超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
合子坳村的村集体收入从2023年的18万元,增至2025年的66万元,增长率高达260%。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村级产业园的建成运营和多元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村里新注册了4家帮扶企业,吸引国家电网和社会企业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300个。村庄也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村”等多项沉甸甸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比经济数字更可喜的,是村民精神面貌和乡风文明的巨大变化。以往部分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已被争先恐后、主动参与的作风所取代。公路出现塌方,村民会自发组织起来清理;排水沟堵塞了,有人会主动拿起工具疏通;在“电力爱心超市”里,村民们用积分兑换物品时,脸上洋溢的自豪感,彰显出他们对“做好事、当好人”这一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同。那位87岁的老村支书,依然坚持参加村里的重要会议,他紧紧拉着邵进的手,动情地说:“我活了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多届村干部,从没见咱们村子像现在这么热闹、这么有希望、这么有奔头!邵书记,你们是真的为我们办实事!”
展望未来,邵进信心满怀。他心中已经绘就了合子坳村的发展蓝图: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目标,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产业园的食堂、饮水等配套设施;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打造具有长阳地域特色的油茶产业品牌;深化“合子坳”商标的运营与管理,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他的目标是,力争在2026年,使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将合子坳村打造成为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和样板村。
从废弃垃圾场到兴旺产业园,从发展困境到振兴坦途,合子坳村的生动实践,是国家电网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名基层驻村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答卷。正如邵进所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真真切切地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让村民的日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越过越红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