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中国工业报记者高学治
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石屏监管支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系统布局、精准施策,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完善机制与协同治理,构建金融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石屏监管支局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高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和广泛的政策宣导网络,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生态。
创新协同机制,凝聚政策合力。石屏金融监管支局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分层沟通体系,通过定期专题汇报与每周成效反馈,累计提交8项专项建议,其中3项获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监管推动、银行落实”的三方联动机制。石屏金融监管支局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议3次,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配合的清单提供机制,推动7家银行机构开展定向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责任共担。石屏金融监管支局负责人还带队深入一线,走访企业39家,组织召开银行机构推进会6次,现场解决“五项标准”落实、信贷流程优化等问题9项,并开展专项督导9次,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服务直达基层。
强化政策宣导,打通信息壁垒。为提升政策触达率,石屏金融监管支局着力打造融媒体宣传矩阵,编制了《写给小微企业的一封信》宣传册和《石屏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介绍》宣传视频,通过“魅力石屏”官方平台等渠道进行全域推送,触达经营主体超过1000家,显著扩大了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积极搭建“政银企”面对面交流平台,推动地方政府组织召开座谈会,由银行机构现场讲解普惠金融产品,提供精准咨询服务。此外,联合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以及豆制品等重点行业部门,累计举办各类融资对接会、政策宣讲会35场,实现政策的精准传导和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例如,在《石屏县2025年东西部协作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中,支局与县工商联合作增设专题课程,并设置“融资会诊”环节,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初步解决方案,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创新模式与风险共担,精准破解融资瓶颈

针对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和缺乏抵押物的痛点,石屏监管支局引导金融机构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并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
构建四维赋能体系,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石屏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金融机构构建了“科技+数字+普惠+科创”四维赋能体系,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在科技赋能方面,石屏金融监管支局指导农业银行石屏县支行推出“科技e贷”产品,采用“知识产权评估+经营数据分析”模式,为某豆制品企业提供了100万元纯信用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时5个工作日。在数字赋能方面,推动邮储银行石屏县支行运用大数据工具,通过“扫街神器”自动提取流水并测算额度,为某果蔬合作社当日完成50万元授信。在普惠赋能方面,创新“信贷+保险”双轮驱动机制,工商银行石屏支行为某农业企业提供300万元“种植e贷”支持,并联动人保财险创新开发“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建立风险兜底闭环,已为9户农户赔付13.1万元。在科创赋能方面,指导石屏农商行推出“科创贷”,为15家科创企业提供贷款1.09亿元;建设银行石屏支行推出“善科贷”,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授信依据;工商银行石屏支行提供差异化产品,将审批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
深化银担合作,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为破解“担保难、担保贵”问题,石屏金融监管支局主导搭建银担合作平台,推动辖内银行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联合尽调、风险双控、损失分担”的合作机制。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特点,量身定制“县域特色农产品担保授信方案”,将蓝莓、辣椒等纳入重点支持名录。例如,某农业合作社因成立时间短、缺乏抵押物,面临扩大蓝莓种植规模的资金难题。石屏金融监管支局协调石屏农商行与省农担公司进行现场联合尽调,采用“企业主授信+担保增信”模式,快速完成了200万元经营性贷款的审批。针对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季节性收购资金需求,则创新采用“中期易贷+农担保证”模式,成功发放200万元贷款。自协调机制启动以来,银担合作已落地担保贷款62笔,金额达1.32亿元,有效分散了金融机构风险,提升了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优化流程与提升效能,确保融资服务普惠直达

石屏金融监管支局致力于优化融资服务全流程,通过网格化服务、闭环管理和科技赋能,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覆盖面,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推动主动对接。石屏金融监管支局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将全县划分为9大金融服务网格,建立“乡镇网格+银行机构+专班联络员”的联动走访机制。安排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石屏金融监管支局人员作为专班联络员负责统筹协调,指定银行机构按网格对社区、乡镇进行“扫街式”走访,变“被动等客”为“主动上门”,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增量扩面。在此基础上,打造“清单推送—银行反馈—发放贷款”的闭环高效服务机制,设定“3日响应、15日尽调、30日反馈”的时效标准,要求银行机构对纳入推荐清单的企业100%上门服务,确保融资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搭建智慧平台,提升服务效率。石屏金融监管支局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依托“融信服”平台搭建全县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线上化平台,实现走访登记、融资申报、推荐审核、授信放款全流程线上办理,减少了中间环节,提升了操作效率。同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和“扩面提质”乡镇专项行动,以“进社区、进园区、进村镇”为抓手,实地摸排企业需求,累计摸排200余项,并深入宣传专项政策与专属产品,搭建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的“高速公路”。
通过上述系统性、创新性的举措,石屏金融监管支局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了显著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对接”,风险评估从“重抵押”转向“重价值”,服务效率从“周级审批”提速至“天级响应”。截至9月21日,已成功为全县1618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对接服务,累计为1454户主体完成授信7.28亿元(授信率91.56%),累计向1406户主体实际发放贷款5.73亿元(获贷率88.54%),授信率与获贷率分别居全州第三、第四位,真正实现了“额度提升、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目标。
下一步,石屏金融监管支局将继续深化“政银担企”协同,拓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与动态优化,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县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健成长,为石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