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纳入‘白名单’后,检查大幅减少,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发展中。”日前,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吉祥高兴地说道,企业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小酥肉、糖醋里脊、火腿肠等爆款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2025年,成都市新津区全面推行“白、灰、黑”信用分级监管改革,通过大数据给企业“信用画像”,按等级监管,让众多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频繁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赋能。
数据显示,1-8月,新津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只要企业信誉好
就能获得“免检金牌”
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自2024年以来,新津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涉企检查频次压减70%。
新津今年新升级的“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则进一步为企业减负赋能,持续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深化“进解优促”工作。
“在新津,只要企业信用好,就可以获得‘免检金牌’。”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依据企业一个完整年度信用表现情况,建立了三级认定标准。
无行政处罚纳入“白名单”;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且无其他失信行为纳入“灰名单”,行政处罚3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纳入“黑名单”。“白名单”企业原则上一年内不进行区本级检查。
“白名单”企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触发式监管”。“只要系统监测到原料不合格、投诉等风险线索,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但没线索就绝不打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灰名单”企业则实行“双随机”抽查式监管,推行“柔性执法”,首违慎罚、轻违免罚。“黑名单”企业则实行更严格的全覆盖监管,确保“监管不缺位”。
据统计,目前,新津区的“四上”企业“白名单”企业占比60%,覆盖工业、零售、医美等13个领域。
信用监管改革带来“松绑”效应
企业对发展充满信心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食品领域的头部企业,主营“火锅食材”“中餐食材”等7大系列300多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其中“美好”小酥肉连续4年全国销量第一。
过去,这家企业每年要接受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多次检查,实行“白、灰、黑”信用监管以后,因企业信用等级好被纳入“白名单”,企业拿到了“免检金牌”。检查少了,企业腾出来更多的精力去扩市场、抓生产。
最近,企业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产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这段时间企业正在对接新西兰和非洲等地的客户,加速“蓉品出海”,让成都地道风味走向世界。
位于新津经开区的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都市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主要生产燃料电池氢气瓶、储氢系统、无人机氢气瓶等产品,年产值达8亿元。
该企业今年也被纳入了“白名单”,最近正迎来生产旺季,减负赋能让企业在旺季中全速冲刺生产。信用监管改革带来的“松绑”效应,也让企业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今年的产值目标是10亿元,较去年增长20%。”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宁兵说。
围绕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津以实际行动细化落实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新方法,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这片“中国民营经济摇篮”沃土上放心经营、安心发展,把“服务增效攻坚”的势能,加快转化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雷莉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