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吴晨
10月9日,国庆中秋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强势上涨,主要指数全线走高。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科创50指数盘中大幅拉升,涨幅超过6%,刷新四年多以来高点。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沪深300等重要指数也纷纷创下多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成交规模迅速放大,开盘不足一小时,成交额已突破万亿元。
板块表现显著分化。新能源、有色金属、消费电子及芯片板块领涨市场;而影视院线、旅游、房地产与酿酒板块则跌幅居前。
核心因素以及四季度展望
推动本轮上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这种强势格局能否在四季度持续?对此,远东资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蕴兮对中国工业表示,本轮A股牛市发动源自2024年“9.24”历史拐点,从去年的12万亿化债组合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今年的“反内卷”政策、万亿水电站基建投资,超预期利好政策推出提振市场信心,叠加低利率下居民存款搬家,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共同驱动本轮牛市,尤其是在今年6月末以来主要股指屡创新高。10月9日,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创近十年新高,除延续节前牛市行情外,还源于节前部分资金落袋为安选择离场、节后出现明显补仓位行为,以及对小长假期间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利好因素的反应。
前金融从业者、现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对中国工业表示,核心因素有政策预期与风险偏好的共振,节前集中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在长假期间充分发酵。市场对四季度可能召开的重大会议有进一步的政策期待,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显著提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资金面与情绪面的共振,长假期间被压抑的交易需求在节后首日集中释放,叠加部分避险资金回流,形成了强大的买入力量。开盘不到1小时成交破万亿,是情绪从观望转向乐观的最直接证据。外资的流入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基本面边际改善的共振,9月份的PMI等经济数据重返荣枯线之上,显示经济触底回升的动能正在积聚。同时,以新能源、消费电子为代表的行业,出现了库存出清、需求回暖的积极信号,为行情提供了基本面的“底气”。
梁蕴兮指出,近期市场做多热情被点燃,短期内在未有明显利空出现前,强势格局有望延续。四季度市场能否持续延续积极态势,需要政策面和经济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来接力。目前来看,四季度是政策窗口期,在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背景下,预计稳增长力度将延续,政策环境有望保持友好。9月PMI49.8%,较上月回升0.4%,景气水平改善,后续随着各项政策的传导和效应的累积,四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有望继续验证复苏趋势,夯实市场上涨的基本面基础。叠加资金仍将持续保持合理充裕,预计四季度大概率慢牛行情将延续。
新能源板块集体狂欢
10月9日早盘,新能源概念板块集体走强,呈现普涨格局。其中,可控核聚变方向表现尤为突出,板块指数大幅高开,早盘涨幅超过6%,创下历史新高,仅半日成交额已超前一交易日全天。个股方面,哈焊华通开盘约5分钟即直线封板(20%),中洲特材、国光电气同样实现“20cm”涨停,常辅股份、融发核电、中核科技等近20只个股也纷纷涨停或涨幅超过10%。
除可控核聚变外,光热发电、超临界发电、特高压、储能等相关板块指数也同步创出历史新高;光伏、风电、发电设备及能源金属等板块亦表现活跃,刷新阶段性高点。杭氧股份、豪美新材、中电电机、上海电气等多只个股批量涨停。
消息面上,国庆假期前后新能源领域频传积极进展。10月8日,广西南宁武鸣区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工程正式投运,作为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钠电储能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为解决界面阻抗高、离子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也迎来关键进展。
行业前景方面,国际能源署在《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过去五年增量的两倍,2025至2030年间预计新增约4600吉瓦,规模约等于当前中国、欧盟与日本装机容量之和。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随着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全球资本持续投入,该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相关零部件产业链订单预计持续释放,潜在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行业内是如何看待当前新能源行情从主题投资向基本面驱动的转变?其中是否存在过热风险?
梁蕴兮对此表示,7月以来,在光伏锂电“反内卷”、半年报业绩增长拐点出现、内外储能需求增长超预期等因素支撑下,新能源板块行情走高;10月9日,A股市场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全面爆发,其直接催化剂是小长假期间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的成功落位安装。说明当前新能源板块行情叙事逻辑已从过去的纯主题投资转为关注具体的产业链机会、技术里程碑节点,以及企业基本面实质性改善,这意味着当前新能源行情走高具备技术与市场基础,盈利改善和新型技术突破共同支撑板块上行。但也需要对潜在的风险保持清醒,规避局部过热风险,比如前沿方向的高估值,以及技术和商业化不确定性仍需警惕;光伏锂电等相对成熟领域需关注产能出清不及预期、海外贸易政策等风险。
胡双表示,存在结构性过热风险。风险点,尤其在一些前沿主题(如核聚变)和短期涨幅过大的细分领域,交易拥挤度显著提升,已经透支了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业绩预期,存在泡沫化倾向。任何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或市场情绪降温,都可能引发剧烈调整。与此同时,很多光伏、风电产业链龙头公司的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且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投资者应聚焦于“技术护城河”和“全球化能力”两条主线,对于已大幅上涨且估值过高的主题性标的保持谨慎,而对于有扎实业绩支撑、估值合理的制造业龙头,仍可视为长期配置的核心。
贵金属板块飙涨创历史新高,内外金价联动走强
10月9日早盘,A股贵金属概念股全线走强,板块指数盘中一度大涨近9%,创下历史新高。个股方面全面飘红,四川黄金开盘一字涨停,山东黄金也在约1分钟内迅速封板;中金黄金、晓程科技、赤峰黄金等跟涨,涨幅居前。
国际市场同样表现强劲。隔夜美股黄金板块大幅上扬,GoldMining(GLDG.US)大涨超15%,创三年半新高,成交量亦刷新历史纪录;科尔黛伦矿业(CDE.US)涨超11%,创近十二年半新高;金田(GFI.US)、哈莫尼黄金(HMY.US)等也纷纷走强并创出新高。
价格方面,国庆期间国际金价持续攀升,伦敦现货金与COMEX黄金期货价格双双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均创历史新高。受此带动,10月9日国内黄金期货主力合约高开于900元上方,午盘收涨4.77%,报913.9元,同步刷新纪录。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10月1日,美国政府正式“关门”。德意志银行分析指出,这一事件成为金价新一轮上涨的催化剂。回顾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类似关门事件,期间现货黄金累计上涨约50美元/盎司,且在政府重新开门后仍延续涨势。此外,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市场避险情绪持续升温,也为金价提供支撑。
天风证券表示,展望今明两年,黄金仍具备上涨动力。弱美元周期延续、“避险”需求提升以及各国央行持续购金等因素,有望共同支撑金价,黄金板块在节后或持续获得资金青睐。
对此,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贵金属板块的上涨主要受黄金驱动影响,而黄金本质上是一种避险资产。如果说科技和新能源板块象征着“积极和进取”的话,那么黄金板块就象征着“稳妥和保守”,而这两个板块同时呈现出的上涨态势,或体现出当前市场配置资产的主流策略:一方面增持保底型资产,另一方面期待科技的突破,这样不仅可以对冲与分散风险,还可以至少覆盖一端的超额收益。
具体看当前贵金属板块特别是黄金的上涨趋势,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全球政策宽松预期升温。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但通胀仍存粘性,欧洲在地缘冲突下进入财政计划扩张期,日本政坛更迭后可能实施新一轮的“安倍经济学”,这些因素带来全球经济政策的宽松预期。二是美元避险功能进一步走弱。美国债务压力以及美股高估值风险抬升带来美元避险功能受损,美元指数总体偏弱,如果新一轮科技创新与科技周期对于全球经济的拉动不及预期,那么黄金的避险属性可能进一步凸显。三是在大国博弈和地缘动荡的条件下,包括贵金属在内的资源安全成为重要的战略考量,特别是发展硬科技离不开稀土、铜、银等稀有金属与贵金属的稳定供应。
上涨逻辑与新能源板块的异同方面,胡双指出其相同点:同为“安全”主线:新能源代表的是“能源安全”,贵金属代表的是“金融安全”和“主权安全”。均受益于全球大变局,两者都是全球能源转型、秩序重构背景下的受益资产。不同点:新能源是成长驱动,依赖于技术进步和降本增效;贵金属是避险和宏观驱动,依赖于不确定性、利率和通胀预期。资产属性,新能源股是风险资产;黄金更接近避险资产。投资视角,投资新能源是投资于人类的未来;投资黄金是对冲当前世界的风险。
对投资者建议
在新能源和周期股大涨的同时,影视、旅游、房地产等板块表现疲软。这种显著分化是否意味着市场资金正从“假日消费”预期转向“硬科技”和“资源安全”主线?投资者如何把握接下来的轮动节奏?
张林分析,影视、旅游和房地产板块表现相对疲软也是容易理解的,当前房产资产的收缩所带来的财富缩水效应仍在影响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消费选择,未来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仍是重要的宏观政策选项。在这个背景下,市场资金转向硬科技和资源安全是理性的选择。
胡双分析指出,资金正从“短期复苏交易”转向“长期战略配置”。“假日消费”板块(影视、旅游、酿酒)疲软,说明“国庆黄金周”的短期利好兑现后,市场对其持续复苏的力度存疑,缺乏新的催化劑。“硬科技”和“资源安全”主线崛起,这完全契合了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方向。这些板块空间大,能够容纳大体量资金,并具备长期想象空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张琳建议保持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做好保守型资产和进取型资产的搭配,比如利用好股债跷跷板等风险对冲机制,尽量做到风险平价和较高的夏普率,不必盲目追求板块轮动带来的超额收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