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战略社会科学家视角看国资央企发展

©原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10-09 19:14
分享到:

2025年9月25日,第二届“新时代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国网能源研究院前副院长,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李伟阳,以“新时代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逻辑——基于战略社会科学家视角”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从认知体系构建、战略共识形成等维度深入阐释,强调国资央企需以系统理论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共识基础。

此次分享聚焦“提出问题而非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呼应爱因斯坦“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论断,同时援引著名学者波兰尼“知识系统需整体理解”的观点,倡导将国资央企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置于完整知识体系中审视。

李伟阳表示,当前国资央企发展需关注的关键课题:尚未形成战略层面的完整叙事框架,在“中国现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国资央企、如何规范高效运行、如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根本问题上,仍需进一步凝聚系统认知。

针对这一课题,李伟阳提出“战略社会科学家视角”分析框架,系统对比战略科学家与战略社会科学家的共性与侧重。他指出,两类群体均需具备战略方向判断力、大规模组织实施能力及共识转化能力,而战略社会科学家更需聚焦“无中生有”的制度创新,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且必须立足人民立场、市场经济立场、国家治理立场与全球竞争立场开展研究。

“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不是纯粹的技术或科学问题,而是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实践命题,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下把握其核心逻辑。”李伟阳强调。

基于这一视角,李伟阳进一步提出“九维认知”框架,并明确理解国资央企的三个基本判断:其一,国资央企是深度嵌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性存在,其功能定位需始终契合不同阶段国家能力建设、工业化推进、市场化完善与文明现代化的核心需求;其二,国资央企是动态演进的历史性存在,需结合自近代洋务运动开启工业化探索以来的历史脉络,以及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客观审视其发展逻辑;其三,国资央企是制度塑造的设定性存在,需通过“外赋功能明确、内生能力提升、制度安排优化”的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在实践路径层面,李伟阳强调“务虚与务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他认为,部分国资央企在党委决策边界细化、权责清单完善、国际对标体系优化等方面仍需深化,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底层认知框架的不够清晰。“不能仅停留在问题表面寻找对策,更需透过具体矛盾,厘清本质性、观念性与原则性问题,从根源上破解发展难题。”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为例,他指出,部分企业简单以财务指标对标国际的思路需结合国情调整:“国资央企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度,不能单纯以利润规模衡量,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重构科学对标体系。”

发言中,李伟阳积极呼应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功能价值的定位要求,强调国资央企软实力建设的紧迫性。“作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骨干央企,国家电网等企业在硬实力建设上成效显著,但在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全员共识、将政策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软实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他进一步提出,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与国有企业家精神是连接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的关键纽带: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是“导航仪”,为企业发展明确方向坐标;国有企业家精神是“驱动力”,激活组织创新创造活力,二者缺一不可。

“改革永远在路上,研究永远在路上。”李伟阳呼吁国资央企智库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连接国家现代化道路与企业改革实践的理论桥梁,为国资央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凝聚发展共识、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