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岗创想π——智造影像叙事”在深圳启幕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9-30 21:1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毛志亮 文/图

9月29日,“龙岗创想π——智造影像叙事”在深圳龙岗启幕。展览以“智造”为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场景层层叠映。静态影像被AI激活,逐帧起舞;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闯”入美术馆现场,与互动装置交织成可玩、可拍、可沉浸的混合场景,一步一景,皆可打卡。

本项目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特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为总策划,拍摄团队由二十多名摄影家组成,走访及外出拍摄上百次,最终从20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182张进行最终呈现。

事实上,这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影像展,其价值早已跃出视觉冲击本身。正如有观点指出,当技术自身成为媒介,其传播方式便可能构成对社会的根本性重构。在此项目中,影像被赋予权力,硬核科技由此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认知从“赞叹工具”迈向“理解范式”——在媒介表达、社会认知、产业传播等维度,创造出独属于此次展览的深层意义。

无人机悬停的动态轨迹被定格成几何美学,让观众从艺术视角理解飞行控制算法的高精度;清洁机器人作业时的流体力学纹路,使清洁能源技术可视化......通过摄影的媒介特性(光影叙事、空间重构),将原本深藏于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技术符号。影像转译降低了技术认知门槛,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建立对科技革新的认同感。

展品实物与摄影作品的空间互文,构建了技术传播的超媒介场域。新材料屏幕既是被拍摄对象,又是播放自身生产流程影像的载体,形成“技术实体-技术影像-技术叙事”的循环论证。这样的展呈方式创新突破了传统工业摄影的单向记录模式,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传播范式。

摄影师对生产场景的切片式捕捉(如芯片制造的微距摄影、机器人矩阵的全景构图),在微观与宏观尺度上建立产业演进的视觉年表——在生产企业,当数码大屏取代钢花飞溅的传统画面,暗示着智能制造的范式革命。这类影像档案将成为未来追溯技术迭代的视觉人类学样本。

无人机群悬于展厅穹顶的装置艺术,既展示集群算法的协同之美,也隐喻技术权力对物理空间的侵占;清洁机器人实物配合其作业影像,引发观众思考:当清洁能源技术重构城市运维规则,人与机器的责任边界如何界定?摄影展通过艺术化呈现,使技术伦理讨论从学术圈走向公共空间。

在企业实验室照片里,新型光学材料折射的不仅是自然光,更是科研人员眼中求索真理的光芒。这些影像佐证了新质生产力=高素质人才×高效能技术×高适配场景的公式,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可视化评估坐标系。

当技术创新通过艺术媒介获得「灵晕」,其社会影响力将呈指数级放大。龙岗创想π智造影像叙事展恰似一面棱镜,将硬科技之光分解为公众可吸收的文化光谱,最终催化出更包容的技术进化生态。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