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发改委:多措并举支持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29 17:2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025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能否按计划实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9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李波表示。

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8月份,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消费增速放缓、投资增长乏力、出口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李波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密切跟踪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变化和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快2.9个、4.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设备、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8月份,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从景气程度看,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从1—7月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单月增速由7月份下降1.5%转为8月份增长20.4%。

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投资方面,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外贸方面,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8%,贸易多元化成效持续显现。

李波特别提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三个方面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李波认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比如,工业质检机器人可以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自动完成地面清洁,有效提高生活品质;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可以随时为我们进行“微体检”、自主开展慢病管理,成为身体健康的贴身守护者;智能安防机器人可以自主巡逻、识别危险、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守护。因此,《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作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到2027年应用普及率目标,明确了努力方向,必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

李波强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双向”奔赴是我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初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从三个方面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第一,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指引,围绕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则导向和具体工作要求,加快基础技术、安全可信、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等标准研究,制定互信互认共用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助力更多好企业、好应用脱颖而出。

第二,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第三,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在供给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范例予以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需求侧,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作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生力军

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后,很多民营企业都很关注这一政策对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李波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可以看到,不少民营企业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从广度看,民营企业是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的主力军。以2025年一季度为例,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商业转化的全链条各环节,活跃在各行业应用落地的第一线。

从深度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生力军。一批民营企业先后推出了多款性能先进、性价比突出的大模型,解锁了机器人“翻山越岭”“操场赛跑”“载人空翻”等多个高难度任务,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场景创新。从成效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锋队,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率先把人工智能“+”到了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中,也“+”到了为我们提供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比如,有的企业通过工业视觉质检大模型,将新能源电池产线缺陷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五;有的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播种效率可达人工播种的50倍。

同时也看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为此,《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李波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