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以“具身智联・边缘驱动AI引领新质未来”为主题的“AI赋能制造数智化暨工业智能边缘计算2025年会”上海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关新平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当前全球工业正经历“数智化跃迁”的战略重构,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亟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产能边界。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以“人工智能+”行动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而具身智能与边缘计算的协同融合,正在推动工业智能化从单点突破迈向范式革命,成为激活制造业数智化潜能的核心动力。
技术创新引领:工业智能核心平台与关键技术突破
在工业数智化转型浪潮中,催生出一批能解决实际生产痛点的核心平台与创新方案,为制造业升级提供硬核支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兰大鹏团队研发的新一代边缘工业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凭借边云协同技术实现毫秒级智能计算与自主决策,如同为智能装备装上“超级大脑”。该平台已在半导体装备制造领域攻克高精度操作与复杂场景智能决策难题,直接推动工位无人化与工厂全流程数字化转型,让工业设备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决策”。
曙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单娜提出的“智控一体”智能制造闭环体系,以AI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力,融合物联网、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数据采集—智能决策—执行落地—反馈优化”的完整链路。结合水利、油气、化工等行业实践案例可见,这一体系不仅能让工厂“更聪明”,更使其具备“动态思考、自主决策、持续进化”的能力,成为工业智慧化的必由之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政企昇腾生态总监陈关喜分享的昇腾边缘计算战略,围绕“让AI在边缘侧用得好、用得省、用得方便”三大目标展开: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升边缘算力与能效,推动AI与OT/ICT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城市基础设施与工业制造设备智能化;同时,在边缘端落地大模型时,以“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保障安全与隐私,解决企业对数据安全的后顾之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戴文斌则聚焦工业软件新形态,指出在边云协同架构下,通用计算、通信、存储资源替代专用设备已成趋势。他强调,新一代云原生工业开放自动化软件需具备高复用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与可重构性,而AI技术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应用自动生成,其中“代码生成的确定性”是工业AI在控制系统落地的关键突破点,直接关系到技术能否稳定服务生产。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博览》杂志社执行副主编顾硕从理论层面梳理具身智能的技术脉络与工业价值:深入剖析具身智能的复杂技术内核与最新突破,明确其在工业场景中“算力下沉+实体赋能”的技术形态,同时展望其重塑工业未来的趋势,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图,让企业能更精准地把握技术落地节奏。
安全防线筑牢工业系统 全维度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随着工业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同步增加,本次年会多位专家围绕工业安全防护展开深度探讨,从技术标准、实践方案到行业场景,构建起全维度安全防护体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监赵梓桐针对工业系统开放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强调商用密码是保障工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手段。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结合工业领域密评实践,从物理环境、网络通信、设备计算、应用数据及管理五大层面,详细阐述商密如何为工业网络安全“保驾护航”,最终帮助企业构建坚实的安全保障体系,助力工业领域稳健发展。
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楼永胜负责人系统解读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体系:从网络安全的基本含义、常见攻击类型及危害入手,介绍ABB的网络安全指导原则、目标与最佳实践;同时,结合国际标准和准则,阐明了ABB工业控制系统遵循的产品安全框架,以及如何帮助系统所有者构建安全框架,通过“深度防御”理念抵御网络威胁,保障工业生产连续稳定。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主任邹春明聚焦恶意代码防治与安全态势感知,从工业控制系统特点、网络安全法规政策标准、面临的主要威胁出发,分析恶意代码对工控系统的危害及防治要求,提出等级保护下的恶意代码纵深防御建议。他介绍的融合AI技术的工业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能实现恶意代码等网络安全事件的精准监测与实时预警,将工控系统防护效率提升至新高度。
Claroty大中华区技术顾问詹鸿基指出,传统“实体隔离”已难以应对现代化工业网络的复杂威胁,报告从资产可视化、风险管理、网络保护、威胁检测到安全访问,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提升系统可持续防御能力,找到数字化与工控安全的最佳平衡点。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张大千结合具体行业场景,强调轨道交通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乘客出行信息、运营调度数据、安防监控记录等核心数据一旦泄露或篡改,不仅会侵犯个人隐私,更可能引发运营混乱甚至公共安全风险。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技术防护与管理措施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保障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行业实践落地与未来趋势: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工业数智化已从技术探索迈向行业深度落地,各领域实践案例不断涌现,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清晰路径。
依柯力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可杰带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AI数字员工解决方案,覆盖生产、质量、物流、设备管理全流程,构建“AI+数字化”全链条赋能体系。他指出,AI技术与工业机理的深度融合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突破口,该方案能助力车企打造全自动无人黑灯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与运营成本降低的多重目标,精准匹配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中国电信研究院杨子尧聚焦PON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分析当前工业网络面临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挑战,阐述PON技术高带宽、低时延、易部署的核心优势;中国电信基于该技术构建的先进工业网络系统,已在冶金、采矿、电子制造等行业成功应用,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支撑,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从整体趋势来看,随着具身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深度协同,工业智能新形态正加速成型:OT(运营技术)、IT(信息技术)、ICT(信息通信技术)从“协同应用”迈向“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工业智能场景在边缘端落地,推动生产方式从“自动化”向“自主化”升级。
本次AI赋能制造数智化暨工业智能边缘计算2025年会以“具身智联・边缘驱动AI引领新质未来”为主题,正是聚焦这一核心趋势。通过汇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探讨具身智能与边缘计算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信息安全、数据决策等领域的实践价值,破解技术落地痛点、挖掘产业创新机遇,最终帮助工业企业提升数智化转型效能,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助力制造强国建设迈出更坚实步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