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既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创造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初级教练机等“8个第一”的历史贡献,航空基因早已融入南昌血脉。
10月31日~11月2日,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将在瑶湖机场举办。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南昌正从航空工业重镇向低空经济新高地跨越。本次飞行大会以“动态表演+静态展览+科普互动”为核心,通过顶尖机型的空中特技秀、航空企业的硬核产品展、面向公众的航空科普课堂,让“航空”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擦亮了南昌“航空工业摇篮”的城市名片,更持续夯实“北有长春、南有珠海、中有南昌”的全国航空会展格局,让南昌成为中部地区航空文化传播、产业展示的核心平台,吸引更多目光聚焦南昌航空发展。
产业的进步离不开开放合作。本次飞行大会精准聚焦航空产业链上下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航空企业进行飞行表演和企业展示,依托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建设,邀请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高校、机构、企业集中参会参展。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最新的航空技术、产品与服务展示,更通过大会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与南昌本地航空企业开展深度交流:从航空零部件的技术适配,到无人机应用场景的合作探索,再到低空经济项目的投资洽谈,不少企业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这种“以会为媒”的合作模式,既为南昌航空产业引入了先进经验与资源,也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对接全国市场,激活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南昌航空城集聚了航空工业洪都、商飞(江西)2家整机制造央企,吸引了中发天信、三瑞科技、中航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航空制造企业总数达60家,逐步形成了以航空飞行器制造为核心,以研发设计、实验试飞、运营服务为支撑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覆盖设计、审定、制造、试验、试飞、交付等环节的产业发展能力。立足既有产业优势,面对低空经济兴起的时代机遇,南昌抢抓发展风口,专门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区。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强化承载能力,在新建经开区规划建设南昌西部航空产业园,作为航空产业集群的重要延伸载体,重点聚焦航空配套制造、低空应用等细分领域,与航空城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目前,南昌市低空产业体系涵盖自主研发、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关键板块,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多种型号表演机拥有“南昌血脉”。作为中国空军三支飞行表演力量之一,“天之翼”已成为传播航空文化、展示空军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他们的表演用机初教-6型教练机是在南昌研发制造的,除了“天之翼”,另外两支“L15教练机”“中国商飞大飞机”表演队的表演飞机同样也拥有“南昌血脉”。“L15教练机”是航空工业洪都研发的双发超音速高级教练机,这款飞机的军用型教-10教练机作为我国最顶尖的教练机亮相了今年的九三阅兵。“中国商飞大飞机编队”里的C919的前机身和中后机身两大机体结构部件都在南昌生产,约占机体的25%;大批C909飞机的试飞和交付在位于南昌的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完成。(文/朱敏 图/南昌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